柱天屹嶪断鳌根,卧草蒙茸伏虎痕。
想见山中明月夜,有人长啸抱昆崙。
柱天屹嶪断鳌根,卧草蒙茸伏虎痕。
想见山中明月夜,有人长啸抱昆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昌裔的《九吟诗·天柱》。通过这四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山川的深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柱天屹嶪断鳌根”,诗人以宏伟壮观的景象开篇,描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高大山峰,它们如同撑天的柱子,连结着天与地。"屹嶪"形容山势之险峻,"断鳌根"则暗示了这些山峰可能是古老海底的遗留,有着深不可测的历史秘密。
“卧草蒙茸伏虎痕”,这里诗人转向细腻地描绘山中的生态环境。"卧草"表明山中长满了柔软而蓬勃的野草,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植物,而"蒙茸"则形容这种植物覆盖得非常茂密。"伏虎痕"则给人以隐约之感,似乎在这静谧的自然环境中,连猛兽也沉睡了,只留下它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想见山中明月夜”,诗人的情感开始在这里展现。"想见"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或幻想,而不是实际的目击。"山中明月夜"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文学意象,常用来表达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有人长啸抱昆崙”,最后两句诗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精神追求。"有人"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那些与他有着相同情操的人。在这样的月夜之下,他们发出长啸,这种声音既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可看作是内心激动、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抱昆崙"则形容一种强烈的情感投入,似乎要将这伟大的山峰拥抱在怀中,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高远、神秘自然的向往,以及他对精神家园的渴望。
北风一夜声汹汹,大地吹如银浪涌。
古槐夹道万玉虬,向人夭矫欲飞动。
蔡州昔读昌黎碑,疾驰文城见真勇。
我今跃马蹴瑶琼,马怒长嘶耳双耸。
平生凛凛铁石心,意行万里无关陇。
肤爪皴裂岂复问,政要岁寒报天宠。
回头却笑鹤发翁,地炉如猬缩拥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