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吟诗.天柱》
《九吟诗.天柱》全文
宋 / 吴昌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柱天屹嶪断鳌根,卧草蒙茸伏虎痕。

想见山中明月夜,有人长啸抱昆崙。

(0)
翻译
巨大的柱子直插天空,根基深深扎在断裂的海龟背脊上,
青草丛生,仿佛隐藏着老虎的痕迹。
注释
柱天:形容极高或极壮丽的景象,像柱子一样直入云霄。
屹嶪:形容高耸、稳固的样子。
断鳌根:比喻根基深厚,可能源于神话中的海龟支撑天地的传说。
卧草:指覆盖在地面上的茂密草丛。
蒙茸:形容草木繁茂、蓬松。
伏虎痕:暗示有猛兽曾在此出没的痕迹。
想见:想象。
山中:指深山之中。
明月夜:明亮的月夜。
有人:此处可能指隐士或神秘人物。
长啸:大声呼啸,表达情感或召唤。
抱昆崙:昆崙,古代神话中的大山,这里象征高山或者崇高的理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昌裔的《九吟诗·天柱》。通过这四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山川的深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柱天屹嶪断鳌根”,诗人以宏伟壮观的景象开篇,描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高大山峰,它们如同撑天的柱子,连结着天与地。"屹嶪"形容山势之险峻,"断鳌根"则暗示了这些山峰可能是古老海底的遗留,有着深不可测的历史秘密。

“卧草蒙茸伏虎痕”,这里诗人转向细腻地描绘山中的生态环境。"卧草"表明山中长满了柔软而蓬勃的野草,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植物,而"蒙茸"则形容这种植物覆盖得非常茂密。"伏虎痕"则给人以隐约之感,似乎在这静谧的自然环境中,连猛兽也沉睡了,只留下它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想见山中明月夜”,诗人的情感开始在这里展现。"想见"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或幻想,而不是实际的目击。"山中明月夜"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文学意象,常用来表达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有人长啸抱昆崙”,最后两句诗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精神追求。"有人"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那些与他有着相同情操的人。在这样的月夜之下,他们发出长啸,这种声音既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可看作是内心激动、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抱昆崙"则形容一种强烈的情感投入,似乎要将这伟大的山峰拥抱在怀中,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高远、神秘自然的向往,以及他对精神家园的渴望。

作者介绍

吴昌裔
朝代:宋

(1183—1240)潼川人,字季永,一字季允。吴泳弟。与兄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研读不倦,后师事黄干。宁宗嘉定七年进士。调眉州教授,揭《白鹿洞学规》以教。累拜监察御史,弹劾无所避。出为大理少卿,以故工部侍郎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改嘉兴府,历赣、婺州,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有《储鉴》、《蜀鉴》等。
猜你喜欢

偕承旨野庄公学士刘东崖侍讲张西岩游庆寿寺憩僧窗有作

金碧楼台护紫霞,一尘不到小窗纱。

老僧倚杖对疏竹,童子抱琴眠落花。

风起乱飞千万蝶,日斜閒啄两三鸦。

自知不是名缰客,消得曹溪一滴茶。

(0)

回衡山县望南岳呈御史完颜正夫修撰庞夷简·其一

雨洗松阴绿未乾,今朝山下倚阑干。

一天露重月华湿,七十二峰生翠寒。

(0)

玄猿哭处江天暮,白雁来时泽国秋。

(0)

蔡州至马乡遇大雪有作

北风一夜声汹汹,大地吹如银浪涌。

古槐夹道万玉虬,向人夭矫欲飞动。

蔡州昔读昌黎碑,疾驰文城见真勇。

我今跃马蹴瑶琼,马怒长嘶耳双耸。

平生凛凛铁石心,意行万里无关陇。

肤爪皴裂岂复问,政要岁寒报天宠。

回头却笑鹤发翁,地炉如猬缩拥肿。

(0)

扬州

千载残城生乱莎,夕阳吹角秋风多。

吴公台下已黄土,扬子桥头空白波。

隔岸橹声桃叶渡,满楼灯影柳枝歌。

当年杜牧亦何意,空向珠帘醉绮罗。

(0)

题廉文正公画像

正学孤高践履淳,虞廷元凯汉星辰。

咸阳事业荆南传,百世中朝有重臣。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