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何处牡丹园,杨子冈西古宋原。
忽有芳菲妍岸阁,岂期车马驻江村。
怜香实怕青萝掩,在野虚愁蔓草繁。
碧草春风筵席罢,何人道有国花存。
吾家何处牡丹园,杨子冈西古宋原。
忽有芳菲妍岸阁,岂期车马驻江村。
怜香实怕青萝掩,在野虚愁蔓草繁。
碧草春风筵席罢,何人道有国花存。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牡丹盛开群友来看》描绘了一幅春日牡丹盛开的场景。首句“吾家何处牡丹园”表达了诗人对自家牡丹园的怀念,暗示了牡丹在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杨子冈西古宋原”点明了牡丹生长的地点,古朴而富有历史感。
“忽有芳菲妍岸阁”写出了牡丹突然绽放的美丽,让人惊喜不已,而“岂期车马驻江村”则反映出诗人未料到会有这么多朋友慕名而来,停驻在宁静的江边村落欣赏牡丹。诗人的情感细腻,既“怜香”又“怕”,担心牡丹之美被青萝遮掩,同时又担忧野外的蔓草繁茂会破坏其清雅。
“碧草春风筵席罢”描绘了宴饮之后的春风吹拂着翠绿的草地,而“何人道有国花存”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牡丹作为国花地位的感慨,暗含了对牡丹价值的认可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牡丹的盛开和群友的来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小雨初残,蕉窗外、炎威半歇。
试起捲、湘帘闲望,碧天如抹。
一树蝉声清冷露,满庭花影婵娟月。
最关情、栀子送清香,离愁结。封书字。空亲切。
思君意,难安贴。忆当年,绣阁相依时节。
秀句频敲元话好,瑶琴漫谱清音彻。
怅而今、云水隔千重,何能越。
鹊喧莺语。仙眷初移府。人共乐,春长住。
烟霞辞故宅,鸾凤古新寓。
谁许见、玉楼绮户春深处。羽檄惊旁午。
明慧相扶助。戎马靖,奇勋著。
云龙声气合,鱼水英雄遇。
东阁外、扶摇直接朝天路。
弱雨难零,痴云不醒,积阴凝暮。
窗纱静掩,锁得篆烟成雾。
试销闲、西园漫游,探它春色藏何处。
看柳眉未展,桃腮犹敛,寂寥如故。频觑。溪边树。
剩几朵残梅,留人缓步。韶光似此,怎续池塘佳句。
问东君、因甚自迟,嫩姿只恐风易妒。
待明朝、放了新晴,著意匀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