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采玄珠万恶除,尽令得道入清虚。
乾符显出真金行,备在逍遥三卷书。
解采玄珠万恶除,尽令得道入清虚。
乾符显出真金行,备在逍遥三卷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果的作品,名为《玄珠歌(其一)》。从这四句话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道家的修炼和追求的描写,表达了超脱世俗、达到精神境界的愿望。
“解采玄珠万恶除”,这里的“玄珠”通常指的是道家中的仙丹或宝物,象征着纯净和力量。诗人通过采集这种神秘的珍珠,希望能够去除所有的邪恶和污秽,从而达到心灵的清洁和升华。
“尽令得道入清虚”,“得道”意味着修炼有成,达到了某种精神或道德的境界。这里的“清虚”则是一种超脱尘世、达到空明宁静状态的描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家追求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乾符显出真金行”,“乾符”有时指天赐的神圣标志,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精神上的觉悟或启示。诗中提到这种觉醒是“显出”的,意味着它是明显可见的。而“真金行”则象征着纯粹和坚不可摧的品质,或许暗示了道家修炼过程中的某种实践。
“备在逍遥三卷书”,这里的“逍遥”出自庄子,指的是一种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的心态。诗人将这种境界与“三卷书”相联系,这可能是对道家典籍或者修炼秘诀的比喻,表明诗人通过学习这些书籍,得以达到逍遥自在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家精神理想的追求和赞美,以及个人修炼过程中对超脱尘世、达至高境界的渴望。
一峰叠三洞,乃似弘景楼。
下洞初俯入,藓室寒飕飕。
中洞忽跃出,有径通玄幽。
豁然崖谷判,万态谁鑴锼。
或如植宝幢,或如缀珠旒。
或如鲲鲸飞,或如龙麟游。
石桥状天台,木栈疑蜀州。
稍憩大士岩,遂经羽人丘。
力穷至上洞,身载云气浮。
未毕山水缘,勉为尘世留。
平生避地心,兹焉宜菟裘。
长斧樵青壁,短蓑耘绿畴。
独恨汲路远,溪涧皆背流。
会当逢异人,卓锡成灵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