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晚登露台乘月而归次第得诗七首·其五》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晚登露台乘月而归次第得诗七首·其五》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春风吹鬓思悠悠,来上弥罗百尺楼。

城郭万家尘似海,祗应高处不知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文徵明在闰正月十一日游览玄妙观及诸道院后,傍晚登上露台,在月光下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春风、鬓发、高楼、城郭、尘海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既壮阔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春风吹鬓思悠悠”,春风轻拂,诗人不禁思绪万千,以“悠悠”二字形容内心的思绪绵长不绝,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来上弥罗百尺楼”,诗人登上了高耸入云的百尺楼,此处的“弥罗”可能是指楼阁之高,也暗含着对宇宙万物的仰望之意。

“城郭万家尘似海”,诗人从高处俯瞰,万家灯火如同海洋中的点点星光,形象地描绘出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同时也暗示了人世间的忙碌与浮躁。

最后一句“祗应高处不知愁”,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时,似乎能暂时忘却人间的烦恼和忧愁,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夜半热甚湖上短歌

江头老父谁共语,白发垂肩汗如雨。

儿方高枕作自畀,雷翁开门傍河浒。

水边云黑雨欲成,山外天高月将吐。

江湖满地身未归,星斗横空夜如许。

(0)

雪后殊未有梅颇怀故山二首·其一

淮山落莫水苍茫,雪在梅梢冷欲僵。

要与玉奴苏冻骨,不知谁有反魂香。

(0)

次韵沈给事对雪长句二首·其二

翠失千峰与万峦,烂银宫阙纵奇观。

楼空翠湿衣裘重,诗就风生齿颊寒。

聊与江山分绝致,浪陪樽俎问更端。

莫嗔郢曲无人和,七子风流负建安。

(0)

叔达许分萱柳二栽作二绝·其一

华颠老去几霜秋,知处元应不奈愁。

但得稍分花到眼,谁能更觅地埋忧。

(0)

次韵元素自东皋寄新诗贼退犹未久·其二

先生老去以诗鸣,乱定诗来眼倍惊。

但把明珠照兼乘,未须白璧换连城。

人言陶令尝耽酒,我识玄真不钓名。

晚日追随叹才尽,始知天马足能行。

(0)

捡故书得旧写真戏书

杨柳春风濯濯枝,深惭张绪少年时。

期期尚有胸中意,种种真成鬓上悲。

暮四朝三心巳了,年头月尾老俱遗。

此中空洞今何有,曲尽周郎更不知。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