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厓绝壁临无地,飞阁危楼落半岑。
潮势拥云连佛顶,波光涵玉照禅心。
雉因避客投丹穴,鹊喜游人噪碧林。
独怅扁舟频解缆,隔江犹自听鲸音。
层厓绝壁临无地,飞阁危楼落半岑。
潮势拥云连佛顶,波光涵玉照禅心。
雉因避客投丹穴,鹊喜游人噪碧林。
独怅扁舟频解缆,隔江犹自听鲸音。
此诗描绘了观音阁所在之地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首联“层厓绝壁临无地,飞阁危楼落半岑”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观音阁所处环境的险峻与壮观,层层山崖直插云霄,高阁凌空,仿佛悬于半山之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颔联“潮势拥云连佛顶,波光涵玉照禅心”进一步渲染了观音阁周围的自然景观,潮水翻涌,与云雾相连,仿佛直达佛祖之顶,波光粼粼中映照着玉石般的禅心,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颈联“雉因避客投丹穴,鹊喜游人噪碧林”则通过动物的行为来增添画面的生动性,雉鸡因人而躲避至丹穴,喜鹊则在碧绿的树林中欢鸣,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展现了观音阁周边生态的和谐与生机。
尾联“独怅扁舟频解缆,隔江犹自听鲸音”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自然时的感慨与思考。诗人乘舟而来,又频繁解开船缆,似乎在寻求与自然更深层次的交流。而“隔江犹自听鲸音”,更是将听觉的体验升华为心灵的感受,仿佛能听到深海中的鲸鱼之声,寓意深远,引人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观音阁及其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内心世界和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
风光猎猎上乌巾,不那西湖烂熳春。
借我绳床对脩竹,为君一洗软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