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孤坟何处寻,褒城西去汉江阴。
青芜漠漠烟横野,翠柏萧萧风满林。
尚忆出师当日表,空歌梁甫旧时吟。
中原未复星先坠,长使英雄慨古今。
丞相孤坟何处寻,褒城西去汉江阴。
青芜漠漠烟横野,翠柏萧萧风满林。
尚忆出师当日表,空歌梁甫旧时吟。
中原未复星先坠,长使英雄慨古今。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墓地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追忆,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首联“丞相孤坟何处寻,褒城西去汉江阴”,开篇即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对诸葛亮墓地位置的探寻,同时点明其位于褒城之西、汉江之阴,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颔联“青芜漠漠烟横野,翠柏萧萧风满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诸葛亮墓地周围自然环境的静谧与苍凉。青草覆盖的荒野上,烟雾弥漫,翠绿的柏树在风中摇曳,满林皆是萧瑟之感,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气氛,仿佛在诉说着诸葛亮的孤独与寂寞。
颈联“尚忆出师当日表,空歌梁甫旧时吟”,转而回忆诸葛亮生前的事迹。这里提到的“出师表”是诸葛亮临终前给后主刘禅的遗书,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后世的期望。“空歌梁甫”则可能是指诸葛亮在《梁甫吟》中的诗句,表达了他的壮志未酬和对未来的忧虑。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诸葛亮的雄心壮志,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无奈与遗憾。
尾联“中原未复星先坠,长使英雄慨古今”,将主题升华至更广阔的层面。这里的“中原未复”暗指三国时期未能统一的遗憾,“星先坠”则是一种象征性的描述,暗示着英雄的逝去。这一联不仅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惋惜,也寄托了对所有为国捐躯英雄的敬仰之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广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对诸葛亮生平的回顾,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哀而不伤、深沉而庄重的氛围,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和深深怀念。
妾年八九龄,始知男女别。
十三学女工,穿针向秋月。
十五绣得双鸳鸯,自小不离慈母傍。
有髻不簪金雀钗,有耳不悬明月珰。
朝朝画眉临古井,爱渠百尺波澜静。
水底桃花不见春,愁心乱若青丝绠。
东家女儿花满头,问妾不嫁心焉求。
鹦鹉愿依丹桂老,蟪蛄安识青松秋。
乾坤无情白日短,寂寞空闺绿苔满。
何当约取许飞琼,月明夜夜吹琼琯。
平生甘抱拙,何用天孙巧。
不知柳柳州,年年乞多少。
天孙今夜渡天河,人言天上巧最多。
妾今抱拙不求巧,愿赐拙多宁巧少。
东家巧女如凤凰,罗襦绣得金鸳鸯。
少年嫁夫先得巧,明珠论斗金盈箱。
妾守空闺甘寂寞,苦心不恋东家乐。
却笑天孙长别离,纵使巧多徒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