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峰峦,十三娇小,相携月下芳姿。
山空人静,玉臂倩扶持。
花弄影、浑身上下,风动竹、忽地惊疑。
偏消受,一天清景,冷露湿鞋儿。
望梁溪城郭,恰幽辉皎洁,处处追随。
扑流萤、微挥轻箑,倚翠袖、斜覆纤絺。
回船也,夫人犹自爱眠迟。
八九峰峦,十三娇小,相携月下芳姿。
山空人静,玉臂倩扶持。
花弄影、浑身上下,风动竹、忽地惊疑。
偏消受,一天清景,冷露湿鞋儿。
望梁溪城郭,恰幽辉皎洁,处处追随。
扑流萤、微挥轻箑,倚翠袖、斜覆纤絺。
回船也,夫人犹自爱眠迟。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步月·月下携小婢登锡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诗人以八九座峰峦和十三个小巧的身影为背景,月光下,她们轻盈地漫步,山间空寂,只有月色与她们相伴。小婢的玉臂在月光下显得尤为动人,她随风摆动的身影与竹林的沙沙声交织,令人惊奇。诗人享受着这份清冷的美景,连鞋子都沾染了露水。
接着,诗人视线转向远方,梁溪城郭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被皎洁的月光紧紧追随。他轻挥扇子驱赶流萤,倚靠在翠绿的衣袖旁,身旁的小婢则斜披着细薄的衣物,似乎还不愿从这月夜美景中醒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下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与小婢之间的亲密互动,透露出一种闲适与惬意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