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辔南驱下宝台,交州正月已青梅。
富良江涌瘴云湿,安化桥昏蛮雨来。
蝙蝠穿林红似燄,蜈蚣浮海黑如堆。
防风犹后涂山会,终为生灵结祸胎。
六辔南驱下宝台,交州正月已青梅。
富良江涌瘴云湿,安化桥昏蛮雨来。
蝙蝠穿林红似燄,蜈蚣浮海黑如堆。
防风犹后涂山会,终为生灵结祸胎。
这首元代诗人陈孚的《交趾支陵驿即事》描绘了南国边陲的景象。首句“六辔南驱下宝台”,以驾车南行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前往交趾(今越南北部)的旅程,"宝台"可能暗指官府或重要的行政中心。接下来的“交州正月已青梅”,点明时令,南方气候温暖,正月里已有青梅挂枝,与北方严冬形成鲜明对比。
“富良江涌瘴云湿,安化桥昏蛮雨来”两句,通过富良江的水势汹涌和弥漫的瘴气,以及黄昏时分安化桥上飘落的蛮地雨,渲染出异域的神秘与湿热,暗示了环境的艰苦和旅途的艰难。
“蝙蝠穿林红似燄,蜈蚣浮海黑如堆”运用比喻,形容夜晚森林中飞翔的蝙蝠像火一样红,以及海面漂浮的蜈蚣群黑压压一片,生动描绘了南疆特有的生物景象。
最后两句“防风犹后涂山会,终为生灵结祸胎”,借典故表达忧虑。防风是古代神话中的风神,涂山会则是夏禹娶涂山氏女的典故,诗人以之寓言,担忧类似古代神话中的不幸事件将在现实中重演,会给当地生灵带来灾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交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同时也蕴含着对边疆治理和民生的关注,以及对潜在危机的警示。
终日一编不去手,终岁不窥园外柳。
柳线黄金春色深,枝上流莺来劝酒。
每岁花开不在家,今春花发如红霞。
阿母携孙花下戏,檐前晨鹊声喳喳。
人道汉书下酒物,谁道读书如读律。
刘向黄金铸不成,奇字子云徒口吃。
花落花开三万春,何如起舞北堂晨。
新妇佳儿各一斗,醉中烂漫皆天真。
臣是酒醒解上寿,不是花民即酒民。
极北龙归,江东马渡,君臣建业偏安。
天上无愁,宫中有庆,声声玉树金莲。点缀太平年。
更尚书艳曲,丞相蛮笺。
月夕花朝,那知王浚下楼船。华清月照阑干。
怅多时粉本,流落人间。
可惜当初,丹青妙手,如何不画淩烟。风景极凄然。
写一行衰柳,几处哀蝉。
展卷沈吟,昏鸦蔓草故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