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光无事学三乘,寿邸何曾冀上升。
毕竟仙家输佛力,乾陵犹得望昭陵。
瑶光无事学三乘,寿邸何曾冀上升。
毕竟仙家输佛力,乾陵犹得望昭陵。
这首诗名为《利州皇泽寺(其二)》,作者是清代诗人毛澄。诗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修炼与比较的主题。首句“瑶光无事学三乘”,描述了主人公在宁静的环境中研习佛教的三种主要教义(三乘佛法),可能暗指对佛法的深入探索和追求。次句“寿邸何曾冀上升”则表达了主人公对于长寿或升天并没有过多的期待,暗示他对世俗的生死观念有所超脱。
后两句“毕竟仙家输佛力,乾陵犹得望昭陵”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仙家与佛家的力量进行对比,认为佛家的影响力或许更胜一筹。这里提到的“乾陵”和“昭陵”都是古代陵墓,前者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后者可能是对其他皇陵的泛指,诗人通过这样的历史典故,表达了佛家修行可能带来的超越世俗权势的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沉思以及对仙佛力量的哲理比较,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人生态度。
郡阁高檐半纳云,危栏徙倚惜芳辰。
澄潮叠嶂新经雨,啼鸟开花各为春。
案有笺毫难赋景,席无歌管懒邀宾。
自怜莫厌登临数,即是葵丘代戍人。
神农书本草,有美生南州。
春华穗端垂,彷佛芙蓉秋。
青囊贮嘉实,璀璨安石榴。
香味极辛烈,果中第一流。
磊落入盘饤,和羹充肴脩。
温中与下气,功用亦罕俦。
苞苴走四海,药笼必见收。
吾老苦病暍,淡味空频投。
作饮近得此,选择知独优。
碧井沈银瓶,斟酌得自由。
蔗浆已觉俗,茗粥良可羞。
乃知古圣人,收拾靡不周。
日遇七十毒,纵死夫何忧。
但吾赤子多,疾苦庶有瘳。
大或仁者心,当与天地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