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一萼红.纳凉梅庐》
《一萼红.纳凉梅庐》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一萼红

屐初停,见乱杉深巷,门境已空幽。

一派风廊,几层钓槛,微茫人在沧洲。

轩子外、苍皮怒裂,更红鱼、碧鸭漾铜沟。

屋小如㡓,斋虚似舫,万籁飕飗。

到便捶琴啜茗,向水边企脚,林下科头。

卿论殊佳,吾衰已甚,世间一笑浮沤。

且尽日、谈空说鬼,豆花棚上月如钩。

再喷数声风笛,吹动新秋。

(0)
鉴赏

这首《一萼红·纳凉梅庐》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夏日纳凉、赏景的雅致画面。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纳凉之所的幽静与清凉,以及词人在此处的心境。

“屐初停”,开篇即点出词人脚步轻缓地停下,似乎在寻找一处避暑之地。“见乱杉深巷,门境已空幽”,通过视觉描绘,展现出一片幽静深远的景象,暗示纳凉之所的隐蔽与静谧。“一派风廊,几层钓槛,微茫人在沧洲”,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辽阔,仿佛置身于广阔的江河之畔,感受着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轩子外、苍皮怒裂,更红鱼、碧鸭漾铜沟”,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纳凉之所的自然之美,既有苍老的树皮,又有活泼的红鱼和碧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屋小如㡓,斋虚似舫,万籁飕飗”,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纳凉之所的小巧与空旷,以及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凉爽。“到便捶琴啜茗,向水边企脚,林下科头”,描绘了词人在纳凉之所的生活场景,无论是弹琴品茗,还是临水而立,都透露出一种闲适与自在。“卿论殊佳,吾衰已甚,世间一笑浮沤”,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慨,既欣赏眼前的美好,也感叹岁月的流逝,认为世间的欢笑如同泡沫般短暂。“且尽日、谈空说鬼,豆花棚上月如钩”,词人选择在豆花棚上度过整个白天,谈论着虚无与现实,享受着月光如钩的夜晚。“再喷数声风笛,吹动新秋”,最后以风笛的声音结束,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整个词作在和谐与宁静中达到高潮。

综上所述,《一萼红·纳凉梅庐》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纳凉的雅致生活,以及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早朝步葛元哲韵

万井苍凉欲曙天,禁钟声断佩声联。

云浮玉辇霞裾降,风动金莲宝炬然。

四国龙飞清穆世,群工虎拜太平年。

吾王不倦宵衣念,国祚遥知永永传。

(0)

唐刻石

长忆唐从天宝初,开元气象了无馀。

宫中已制霓裳曲,刻石山灵失笑渠。

(0)

孟东野赞

人知琴无弦,无琴无人知。

独立天地间,知音复是谁。

(0)

池州

一城方九里,宛在水中坻。

额揭颜公字,碑传杜牧诗。

昔年称上郡,今日逼边陲。

莫望长江北,天寒风正悲。

(0)

七月二十一日重过赣滩十绝句·其四

乘车山径苦崎倾,舟涉飞湍石胆惊。

等是危途休计较,此心无碍尽堪行。

(0)

别心首座

四面湖山展画屏,故人相见眼偏青。

迎风春鸟语犹滑,过雨山花睡欲醒。

出处既分南北海,别离空恨短长亭。

明朝又作松江去,几棹烟波月满汀。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