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节操古人同,每叹清时老不逢。
东海眼穿华表鹤,西风泪尽鼎湖龙。
家贫已觉交游少,地僻应忘礼数慵。
独有风尘老羁客,时时杖履许相从。
先生节操古人同,每叹清时老不逢。
东海眼穿华表鹤,西风泪尽鼎湖龙。
家贫已觉交游少,地僻应忘礼数慵。
独有风尘老羁客,时时杖履许相从。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寄赠骆以大的作品,表达了对骆以大高尚节操的赞赏以及对其在清平之世未能相遇的惋惜。首句“先生节操古人同”,直接称赞骆以大的品格与古代贤人相似,具有崇高的道德操守。接着,“每叹清时老不逢”表达了诗人对于骆以大生不逢时的感慨,感叹他在清明的时代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施展。
“东海眼穿华表鹤”运用了典故,比喻骆以大如东海中的仙鹤,渴望飞翔却只能长久守望,暗示其怀才不遇的境况。“西风泪尽鼎湖龙”则借西风和鼎湖龙的意象,表达对骆以大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同情。
“家贫已觉交游少,地僻应忘礼数慵”描述了骆以大因生活贫困和地处偏僻,交往减少,礼数也变得疏懒,流露出对友人处境的深深忧虑。最后,“独有风尘老羁客,时时杖履许相从”表明诗人自己虽然身处风尘,但愿能常常陪伴骆以大,展现出深厚的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骆以大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其命运的关怀。
移近黄湾泊短篷,野云垂地一溪风。
渚香吹散荷花雨,几点流萤出苇丛。
夜深寒月照窗纱,忽忆林逋处士家。
鸥鹭正眠烟树冷,不知谁可伴梅花。
猛相思里得君来,正喜欢时却便回。
别路恐无青柳折,到家应有小桃开。
起居五马兼堂上,问信千岩及阿灰。
儿女痴顽夫妇健,漂零何日共尊罍。
京尘吹帽汗淋衣,相见频年只道归。
省里移文那得了,家边持节未为非。
煮乾碧海知谁用,割尽黄云尚告饥。
可得不为根本计,秋风还见雁南飞。
扬舲下大江,日日风雨雪。
留滞鳌背洲,十日不得发。
岸冰一尺厚,刀剑触舟楫。
岸雪一丈深,屹如玉城堞。
同舟二三士,颇壮不恐慑。
蒙毡闭篷卧,波里任倾侧。
晨兴视毡上,积雪何皎洁。
欲上不得梯,欲留岸频裂。
扳援始得上,幸有人见接。
荒村两三家,寒苦衣食缺。
买猪祭波神,入市路已绝。
如今得安坐,閒对妻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