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阁勋名,熊湘旗鼓,曾太傅并世同扶,挟策我何能,曳袖侯门曾作客;
卧龙经济,司马文章,骆番禺当年定论,盖棺公不憾,和戎主议竟谁人。
麟阁勋名,熊湘旗鼓,曾太傅并世同扶,挟策我何能,曳袖侯门曾作客;
卧龙经济,司马文章,骆番禺当年定论,盖棺公不憾,和戎主议竟谁人。
此挽联以对仗工整、气势磅礴之笔法,高度概括了左宗棠的一生功绩与人格魅力。上联“麟阁勋名,熊湘旗鼓”开篇即以“麟阁”、“熊湘”两词,分别象征着左宗棠在军事上的卓越成就与政治上的显赫地位,形象地描绘出他作为一代名将的辉煌历史。“曾太傅并世同扶”,则进一步强调了左宗棠在国家危难之际,与当时的太傅一同肩负起拯救国家的重任,展现了其忠诚与担当。“挟策我何能,曳袖侯门曾作客”,则通过自谦之语,表达了左宗棠虽才华横溢,却也曾作为幕僚在侯门中谋生,体现了他的谦逊与低调。
下联“卧龙经济,司马文章”以“卧龙”喻指左宗棠在经济治理方面的杰出才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彰显其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司马文章”则赞扬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与司马迁相媲美,表明其不仅在军事、政治上有建树,在文化领域也有独到贡献。“骆番禺当年定论,盖棺公不憾”,是对左宗棠晚年在外交政策上的坚定立场与成就的肯定,即使在他去世后,人们仍认为他的决策是正确的,无遗憾。“和戎主议竟谁人”,则表达了对左宗棠在处理民族关系、促进边疆稳定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的高度评价,认为在这一议题上,无人能出其右。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深情地缅怀了左宗棠的伟大一生,还对其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赞誉,充分展现了左宗棠作为一位全面发展的杰出人物的历史地位。
老师久病脚,贱子长病心。
两地各伏枕,何时得相寻。
扶筇犹踯躅,捧腹常呻吟。
葛藤谁共话,竹叶谁共斟。
缅思少壮日,汗漫何可禁。
其如忽衰谢,百事转交侵。
沈绵在床缛,亲朋若商参。
有如笼中鸟,不得栖上林。
何当复强健,清欢尽馀音。
为公歌此曲,感古仍慨今。
天苍苍,运乾纲。
雨旸时若民乃康,孰令熯旱忧吾王。
九土如焚嗟亢阳,天津欲竭阴虹藏。
王心靡宁时恻伤,桑林罪己德进汤。
斋宫对越腾馨香,真宰默应徵休祥。
灵祇率职妖魃禳,先驱丰隆舞商羊。
天瓢一举敷四方,甘霖信宿仍汪洋。
勾龙后土占岁穰,黍稷报功王道昌。
百辟庆忭欢声扬,小臣颂述歌虞唐。
四序顺成民弗殃,巍巍端拱垂衣裳。
天苍苍,德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