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至岳有明徵,远涉炎荒何所凭。
九嶷连绵七百里,苍茫底处是虞陵。
南巡至岳有明徵,远涉炎荒何所凭。
九嶷连绵七百里,苍茫底处是虞陵。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郭为观的作品,他以南巡至岳(指舜陵)之事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质疑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首句"南巡至岳有明徵"暗示了帝王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和探访,但接下来的"远涉炎荒何所凭"则揭示出探寻真相的不易,因为地域偏远且环境艰苦。
"九嶷连绵七百里"描绘了山势的雄浑与辽阔,九嶷山象征着历史的悠久,而"苍茫底处是虞陵"则引发读者对舜陵具体位置的想象,流露出一种历史的迷茫感。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寓含了对历史记载的考据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深沉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清代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独到见解。
楼前疏柳,柳外无穷路。
翠色四天垂,数峰青、高城阔处。
江湖病眼,偏向此山明,愁无语。空凝伫。
两两昏鸦去。平康巷陌,往事如花雨。
十载却归来,倦追寻、酒旗戏鼓。
今宵幸有,人似月婵娟,霞袖举。杯深注。
一曲黄金缕。
衮衮长江水,策策晓霜风。
求归得请,特地送我布帆东。
出处何关轻重,去住不拘淹速,社燕与秋鸿。
父老休相恋,四载愧无功。谁知有,楼百尺,卧元龙。
来从天上,一麾游戏斗牛中。
闻道君王前席,见说从臣虚位,变化待鲲鸿。
一笑同锦里,万事付金钟。
陵山载酒,泗河扬柁,尊前折尽将离。
才试牛刀,俄惊凫舄,令人去后多思。休唱别离词。
看玉函星铁,骑佩铜丝。
丹凤鸣阳,碧梧栖尔最高枝。等闲展对声词。
对一庭明月,千里邦畿。
西涧家声,玉堂人物,夜窗梦果心期。才思浩无涯。
若深航濂洛,峻驾峨眉。
胸抱相思,银筝锦字莫教迟。
自东君别后,对花柳、愈无聊。
但旅寓年年,梦添夜夜,饭减朝朝。
应怜此情何似,恰梅天、风雨正潇潇。
奁玉有谁暖眼,带围漫自松腰。深沈庭院好香烧。
水远玉人遥。念信阻鸾笺,调空绿绮,字满鲛绡。
东君也知人意,几黄昏、天际送兰桡。
锦荔堂前载酒,梧桐月下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