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分灯烬漏声迟,掩卷茫然不自支。
三月莺花春去后,半窗风雨客愁时。
相如未遂题桥志,季子犹持刺股锥。
辛苦人生成底事,姓名留得世间知。
夜分灯烬漏声迟,掩卷茫然不自支。
三月莺花春去后,半窗风雨客愁时。
相如未遂题桥志,季子犹持刺股锥。
辛苦人生成底事,姓名留得世间知。
这首诗名为《夜坐有感》,是明代诗人朱綝所作。诗中描绘了深夜独坐,思绪万千的情景。
首句“夜分灯烬漏声迟”,描绘了深夜时分,灯火微弱,滴漏的声音缓慢而悠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接着,“掩卷茫然不自支”一句,表达了诗人放下书卷,内心茫然无措的状态,似乎在寻求某种心灵的慰藉或答案。
“三月莺花春去后,半窗风雨客愁时。”这两句通过季节更替和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波动。春天的美景已逝,只剩下风雨中的半窗,象征着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相如未遂题桥志,季子犹持刺股锥。”这里引用了司马相如和苏秦的典故,前者欲题桥以求名,后者刻苦读书以图功名。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但又似乎意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的不易。
最后,“辛苦人生成底事,姓名留得世间知。”诗人反思人生的辛劳与奋斗,追问这一切努力的意义所在。他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被世人记住,留下痕迹,这既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夜静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秋月日以明,秋风日以清。
秋今且云暮,而我遄东征。
虽云别寓邦,且复遵故程。
久结山水念,况关朋友情。
惟昔未识初,闻风已先倾。
一见辱与交,再焉许同盟。
吾徒务切磋,俗士资飞鸣。
我事太卤莽,君为久专精。
我行政依刘,君言将入衡。
要期一见重,可使万户轻。
春风一转首,南山各归耕。
君亦竟闭户,坐阅水火争。
临分枉题赠,至味如太羹。
此意可虚辱,不然讵为荣。
去去复去去,行行重行行。
秋日清且美,于游也固宜。
迨今冬已仲,墐户惟其时。
若人兴公家,嗜好夙有诗。
几谭岩壑间,尘落不自知。
靡辞陟降难,顾病风露披。
旧闻怀玉山,地置多侧危。
我为是邦人,每恨著脚迟。
闻公勇决往,身住心俱驰。
是邦有兹山,盖已千祀垂。
曩者君夫子,携家隐于斯。
与山结胜因,诗成多及之。
去年公二仲,探讨曾至兹。
今公又继去,秘密真无遗。
山名谓怀玉,自昔传我疑。
众作乃圭璧,名实信不欺。
书来报行程,快读祇欠诗。
春膏有馀否,佳笔锐若锥。
会当写真行,寄我光茅茨。
惊飙振林梢,落日挂马首。
世方功名图,我自饥寒走。
萧条政长路,驩喜逢故友。
酒酌戒毋多,诗声愧新有。
东篱满把菊,柯山一句诗。
四时皆有节,九日独如斯。
潘子夙所尚,陶翁何敢师。
是故逢此日,爱慕仍凄悲。
所愿学渊明,归去了不疑。
松菊傥犹存,田园随事为。
亦愿如邠老,白首丘壑期。
人穷与诗长,得失其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