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其六》
《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其六》全文
隋朝 / 无名氏   形式: 古风

吾告时世人,修道宜殷勤。

恩亦不虚生,神明必报人。

昔有刘仲伯,精诚于道门。

勤恶使从善,岁会集群贤。

香火日夜勤,亦能感仓天。

命尽应当死,众神与表天。

三魂飞杨澌,七魄入死星。

右神削死藉,左神著生名。

伺命来极济,左相踏地瞋。

普告二十狱,拔出仲伯身。

三魂还复流,七魄还入身。

血脉还运转,百节方更坚。

面目更端严,肉骨更鲜明。

死臣三七日,寝尸还更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修道者刘仲伯通过精诚修行,最终得到神明的垂怜,得以重生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道教修炼理念的深刻阐述,强调了修道者通过勤勉和善行,能够感动天地,甚至改变生死的宿命。

“吾告时世人,修道宜殷勤。” 开篇即点明主题,告诫世人修行之道需持之以恒,充满虔诚之心。接下来,“恩亦不虚生,神明必报人”,表明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强调了修行者的善行终将得到神明的回报。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刘仲伯的事迹,具体展现了修行的成果。他“精诚于道门”,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善行,聚集了众多贤士,日夜勤修,最终感动了苍天。即使生命终结,也得到了神明的垂怜,使得他的灵魂得以解脱,七魄回归身体,三魂重新流转,生命得以复生。

诗中的描写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宗教信仰的元素,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死亡以及超自然力量的深刻思考和敬畏之情。通过刘仲伯的故事,诗人传达了通过修行可以超越生死界限,获得永生的理念,同时也体现了道教中关于因果报应、神灵庇佑的哲学思想。

作者介绍

无名氏
朝代:未知

猜你喜欢

别锁秀才

觅渡临清流,故人更同舟。

细语昨日诗,别怀总悠悠。

送送山之麓,春花多踯躅。

长揖东风前,浮生两相勖。

(0)

月夜忆友人

阶除境向寂,客思渺无依。

美兹风月夕,正是怀人时。

欲叙平生心,相见各未期。

百年若流水,如何长别离。

(0)

赠章广文

俗情素寡合,独往欲无言。

伊谁写湮郁,喜得章澹然。

丝萝托世好,金兰契忘年。

青眼饶故意,白云多新篇。

顾兹蹉跎志,怀古共勉旃。

(0)

户部李尚书挽诗·其二

几载班行接令仪,雄才真足辅明时。

任隆八座经纶地,恩荷三朝际遇时。

奏计频繁传恤典,发潜辉赫著丰碑。

迢迢欲致生刍意,极目嵩高有所思。

(0)

驾部张员外汝弼以寒不及出饯赋诗见诮遂用韵二首一以赠沈一以答张·其二

休文一别隔关河,况复城东路不多。

兴到肯回高士棹,醉归懒脱谪仙靴。

空劳折简逢人寄,不及挥毫对客哦。

独拥寒炉成底事,定从灰里拨阴何。

(0)

药园幽趣为四明医士冯半轩

狂客芳园何处寻,半轩东去莫云深。

雨馀修竹春多沥,月到零榆夜有阴。

昌歜盆池森绿玉,菊花篱落烂黄金。

眼前药物皆成趣,却笑庐山只杏林。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