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载班行接令仪,雄才真足辅明时。
任隆八座经纶地,恩荷三朝际遇时。
奏计频繁传恤典,发潜辉赫著丰碑。
迢迢欲致生刍意,极目嵩高有所思。
几载班行接令仪,雄才真足辅明时。
任隆八座经纶地,恩荷三朝际遇时。
奏计频繁传恤典,发潜辉赫著丰碑。
迢迢欲致生刍意,极目嵩高有所思。
这首挽诗是对明代户部尚书李公的深情悼念与高度评价。诗中以“几载班行接令仪”开篇,赞颂了李公在官场中的卓越表现和高尚品德,与贤能之士并肩,为国家贡献良多。接着,“雄才真足辅明时”一句,直接点明李公的才能足以辅助明王朝,体现了对他的高度肯定。
“任隆八座经纶地”,描绘了李公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他如同掌管国家大政的栋梁之材,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恩荷三朝际遇时”,则表达了李公在三个皇帝的治下都得到了重用和赏识,体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深厚的政绩。
“奏计频繁传恤典,发潜辉赫著丰碑”,这两句进一步赞扬了李公在政治决策上的勤勉与智慧,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显著功绩,通过频繁的奏议和深谋远虑的决策,不仅赢得了朝廷的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最后,“迢迢欲致生刍意,极目嵩高有所思”,以哀悼之情,表达了对李公逝世的深切哀痛和怀念。生刍一束,是中国古代哀悼逝者的一种传统方式,这里借以表达对李公的敬仰与怀念。同时,“极目嵩高有所思”,则寄托了对李公高尚人格和伟大功绩的无限追思,以及对其精神的永恒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李公生前事迹的回顾和赞美,以及对其逝世后的哀悼与缅怀,展现了对这位杰出官员的高度评价和深厚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德才兼备之士的崇高敬仰。
千春万秋等日月,盘古以后皆陈迹。
丙寅之岁上元前,无数梅花散芳泽。
元亭载酒皆胜流,酩酊大醉蓬茆宅。
十八人中半寿星,朱衣齐点寿阳额。
吾江名宿许伯清,沧洲领袖称诗伯。
大雅堂开刘尚书,骚人济济争浮白。
巍然陈氏万卷楼,当年时照晚霞赤。
吾家花萼负盛名,百五百十同振翮。
匏村砚北两诗钞,钱氏骚坛有专席。
竹林向秀古名贤,子孙大耐多得力。
云礽繁衍章全城,镌珉寿梓多刊刻。
漫园辟后更芜园,金昆玉友同风格。
东山孝感格天心,仁者先难终后获。
群贤门阀皆清华,而今都作郦泉客。
芳春淑景长优游,遐龄定届期颐百。
浮邱拍手洪崖笑,一切闲愁总消释。
走也携酒步后尘,称觞乐与永朝夕。
乔松古柏共长春,苍翠年年耸千尺。
小园诗社有雏形,增高继长诸贤责。
愿晋香山九老歌,敬祝勿以形为役。
《儗陶社九老歌》【清·祝廷华】千春万秋等日月,盘古以后皆陈迹。丙寅之岁上元前,无数梅花散芳泽。元亭载酒皆胜流,酩酊大醉蓬茆宅。十八人中半寿星,朱衣齐点寿阳额。吾江名宿许伯清,沧洲领袖称诗伯。大雅堂开刘尚书,骚人济济争浮白。巍然陈氏万卷楼,当年时照晚霞赤。吾家花萼负盛名,百五百十同振翮。匏村砚北两诗钞,钱氏骚坛有专席。竹林向秀古名贤,子孙大耐多得力。云礽繁衍章全城,镌珉寿梓多刊刻。漫园辟后更芜园,金昆玉友同风格。东山孝感格天心,仁者先难终后获。群贤门阀皆清华,而今都作郦泉客。芳春淑景长优游,遐龄定届期颐百。浮邱拍手洪崖笑,一切闲愁总消释。走也携酒步后尘,称觞乐与永朝夕。乔松古柏共长春,苍翠年年耸千尺。小园诗社有雏形,增高继长诸贤责。愿晋香山九老歌,敬祝勿以形为役。
https://shici.929r.com/shici/ELEmP.html
缓步上穹窿,峰峦如合掌。
石径曲萦回,一步一俯仰。
松际乱泉鸣,泉声答松响。
契坐危石间,人语忽变两。
松风扑面来,岚翠惬心赏。
山中无所有,但有山供养。
移步上云霄,宫殿兹宏敞。
神圣尽威严,道人多俗莽。
一笑出门来,贾勇奇峰上。
太湖三万顷,乘风发奇想。
落日湖山红,归舟荡双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