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心一岫卓南涯,秀野诸峰走北来。
中起新亭双奄有,尽驱景物四边回。
木居士作煨尘叹,孤竹君真梁栋材。
知有此亭无此样,并烦与可洒松煤。
葵心一岫卓南涯,秀野诸峰走北来。
中起新亭双奄有,尽驱景物四边回。
木居士作煨尘叹,孤竹君真梁栋材。
知有此亭无此样,并烦与可洒松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居生活图景。开篇“葵心一岫卓南涯,秀野诸峰走北来”两句,以葵心比喻作者之心,立于高岫之上,俯视南涯之美,与周围秀丽的山峰相呼应,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融入其中的情感。
“中起新亭双奄有,尽驱景物四边回”两句,描述了一座新建的亭子在中央位置,亭周围环境优美,将周遭的景致汇聚于此,形成一处可以环视四周风光之地。诗人通过“中起新亭”的描写,展现了对山居生活的一种理想化构想。
接着,“木居士作煨尘叹,孤竹君真梁栋材”两句,则是对两位隐逸人物的赞美。木居士、孤竹君都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隐者形象,他们或在山中煨尘(即炒热石头以取暖),或如梁栋之材,坚实不屈,表现了诗人对他们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品格的赞赏。
最后,“知有此亭无此样, 并烦与可洒松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处山居环境的独特性以及希望能够与朋友共享此情此景的心愿。这里的“此亭”指的是上文中提到的新亭,而“并烦”则是请托之意,希望朋友能够一同体验这种美好的生活。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环境和隐逸生活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友情以及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切向往。
江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
津吏戒船东下稳,悬僚负弩昼归荣。
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
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