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花忽忆凤皇城,裘马春风又远行。
相府莫轻怀刺客,关门曾诧弃繻生。
臣惟羁旅兼疏贱,策岂纵横误圣明。
投笔论功吾已后,敢云词赋动西京。
莺花忽忆凤皇城,裘马春风又远行。
相府莫轻怀刺客,关门曾诧弃繻生。
臣惟羁旅兼疏贱,策岂纵横误圣明。
投笔论功吾已后,敢云词赋动西京。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的《将游燕感赋(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即将踏上远行之路时的复杂心情和对过往经历的反思。
首联“莺花忽忆凤皇城,裘马春风又远行”,以“莺花”象征春天的美好景象,暗喻诗人对京城繁华生活的怀念。而“凤皇城”则借指京城,表达了对京城的深深眷恋。同时,“裘马”描绘了诗人当年的豪迈形象,与“春风”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氛围。然而,紧接着的“又远行”二字,透露出诗人对即将离开京城、踏上旅途的不舍与无奈。
颔联“相府莫轻怀刺客,关门曾诧弃繻生”,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慨。这里“相府”指的是高官显贵的府邸,“刺客”和“繻生”分别出自《史记》中的故事,前者讲述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后者则是关于孟尝君门客的故事。这两句诗警示权贵不要轻视有才能的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即使才华横溢,也可能遭遇不公或被忽视的命运。
颈联“臣惟羁旅兼疏贱,策岂纵横误圣明”,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只是个流离失所、地位低微之人,但内心深处坚信自己的策略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出于对国家和天子的忠诚与期望。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价值的坚持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尾联“投笔论功吾已后,敢云词赋动西京”,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成就的回顾与自我定位。他承认自己无法像班超那样在战场立功,但也不敢自夸文采能震动西京。这既是对自身能力的谦逊评价,也是对文学与军事不同领域价值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处境的反思,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期许。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人物英雄,更独抱、无双才气。
年正壮,文章武略,尽曾留意。
破胆欲凭胸内甲,清原宴启舟中誓。
笑区区、燕雀不能知,青云志。封侯貌,神人比。
社下手,须荣试。况相门出相,君家常事。
斗印垂金他日贵,寿杯浮玉今朝醉。
看年年、南极倍明时,春明媚。
落日都门,买得扁舟,乘兴而东。
正苕川半夜,月寒似水,苹洲一路,秋老多风。
携妓溪山,寻春岁月,往事黄粱昨梦中。
高楼上,问何人怀古,湖海元龙。诸君解后相逢。
更休问奚奴金错空。
向琐窗看镜,鬓无霜白,玉舠挥酒,脸有潮红。
莼美鲈肥,橙香蟹壮,风味不如归兴浓。
明朝去,有西门一水,直与天通。
老农十口传为古,春遇甲申常畏雨。
风来东北云行西,雨势已成那得禦。
山阴泆湖二百岁,坐使膏腴成瘠卤。
陂塘遗迹今悉存,叹息当官谁可语。
甲申畏雨古亦然,湖之未废常丰年。
小人那知古来事,不怨豪家惟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