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残梅满旧林,不胜今昔感人琴。
乱书千卷虫安坐,空馆中宵鼠笑吟。
郭璞自占无正命,祢衡虽夭见文心。
茫茫倘有眠牛术,折臂三公地易寻。
苦竹残梅满旧林,不胜今昔感人琴。
乱书千卷虫安坐,空馆中宵鼠笑吟。
郭璞自占无正命,祢衡虽夭见文心。
茫茫倘有眠牛术,折臂三公地易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在失去弟弟后所作的悼念之作,情感深沉,哀婉动人。诗中以“苦竹残梅”开篇,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逝去,同时也暗含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不胜今昔感人琴”,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与回忆之间的强烈对比,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哀痛。
“乱书千卷虫安坐,空馆中宵鼠笑吟”两句,通过描述书籍散乱、夜晚空馆中老鼠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孤寂、荒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乱书”不仅指物理上的杂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纷乱与哀伤。
“郭璞自占无正命,祢衡虽夭见文心”引用了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郭璞和祢衡,分别代表了命运的无常和才华的早逝。这两句既是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也是对生命脆弱、才华未尽施展的感慨。
最后,“茫茫倘有眠牛术,折臂三公地易寻”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找到慰藉或解脱之法的渴望,同时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逝者归宿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亡弟的深切哀思和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性反思。
月色如水花如云,美人楼上歌回文。
栖鸦飞起玉阶树,香风吹动殷红裙。
去年寄书到君侧,书中只写思君切。
情知人老发如丝,君归不恨缘君白。
插花记月夜未央,他人苦短我苦长。
若使驱车到家日,天涯芳草愁茫茫。
少小涉忧患,未老容鬓改。
任情堕疏慵,事往不可悔。
旅食玩炎凉,屡空蠹光彩。
出门谁与言,见君独长慨。
幽兰閟秋香,空谷若有待。
霜露凄以零,明日谁当采。
山鸡囚樊笼,羽翮日以铩。
见者不怜伤,云山渺何在。
今人不我期,古人不我待。
琴声发铿锵,剑光吐奇怪。
得奉君子欢,绸缪涉三载。
去去怜此辞,良晤何由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