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智慧心名解脱,绝荆棘地号慈祥。
烟消火冷诸缘尽,憎爱化为平等光。
行智慧心名解脱,绝荆棘地号慈祥。
烟消火冷诸缘尽,憎爱化为平等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解脱与慈悲的深刻理解与实践。首句“行智慧心名解脱”,意味着通过智慧的引导,心灵得以从束缚中解脱出来,暗示了修行者在智慧的引领下,逐渐超越了世俗的烦恼与束缚。接着,“绝荆棘地号慈祥”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解脱的外在表现——如同穿越荆棘丛生之地,最终展现出一片慈祥与平和的景象,象征着修行者以慈悲之心面对世间的一切。
“烟消火冷诸缘尽”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内心净化,如同烟雾散去,火焰熄灭,一切杂念与尘缘都已消失,只剩下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这不仅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描述,也暗含了对世间万物无常本质的理解。
最后,“憎爱化为平等光”则是对修行最高境界的揭示。憎恨与喜爱,作为人类情感的两极,通过修行被转化为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平等之光。这种光代表着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与平等对待,体现了佛教中追求的“无我”与“慈悲”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修行者从内心到外在,从个体到宇宙的层层深入,最终达到心灵的解放与宇宙的和谐统一的过程。
吾友张饰庵,学到贲上白。
真贲初非文,至饰亦无色。
君看瑄玉姿,岂借青黄饰。
宝气不自中,白虹贯空碧。
饰庵隐岷岭,英名震京国。
鲁论感凤叹,春秋辩麟获。
孝庙聘丘园,有来校坟籍。
光皇访忠贤,再起贰卿棘。
未应两朝旧,不侍九重侧。
训词揭昭回,圣意深记忆。
盍归赞人文,小却犹讲席。
未要从子真,带月耕岩石。
君才陆海与潘江,句里芒寒万丈长。
雪碗冰瓯翻笔墨,锦机绣假出肝肠。
王家龙凤重英特,谢砌芝兰让耿光。
相国登庸衣钵在,郎君努力续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