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有室七章》
《有室七章》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四言诗

有室如虞,周之崇墉。窒如穴处,无秋天冬。

耿彼屋漏,天光入之。瞻彼日月,何嗟及之。

倏晦倏明,凄其以风。倏雨倏雪,当昼而蒙。

夜何其矣,靡星靡粲。岂无白日,寤寐永叹。

心之忧矣,匪家匪室。或其启矣,殒予匪恤。

氤氲其埃,日之光矣。渊渊其鼓,明既昌矣。

朝既式矣,日既夕矣。悠悠我思,曷其极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困境中的主人公,内心充满忧虑与挣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在艰难环境下的孤独与无奈。

“有室如虞,周之崇墉”,开篇以“如虞”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封闭与压抑,如同置身于险境之中。“窒如穴处,无秋天冬”,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封闭与季节的缺失,暗示了主人公生活的单调与苦闷。

“耿彼屋漏,天光入之”,通过屋漏透进的微弱光线,象征着主人公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瞻彼日月,何嗟及之”,表达了主人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倏晦倏明,凄其以风”,描绘了环境的变幻莫测与主人公内心的波动,体现了生活的不确定性与内心的不安。“倏雨倏雪,当昼而蒙”,进一步展示了环境的恶劣与主人公生活的艰辛。

“夜何其矣,靡星靡粲”,描述了夜晚的黑暗与孤独,以及主人公内心的迷茫与无助。“岂无白日,寤寐永叹”,表达了主人公对光明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担忧。

“心之忧矣,匪家匪室”,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对家庭与安全的渴望。“或其启矣,殒予匪恤”,揭示了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的绝望与无助,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恐惧。

“氤氲其埃,日之光矣”,通过烟雾弥漫的景象,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迷茫与希望的微弱。“渊渊其鼓,明既昌矣”,以鼓声的深沉与明亮,寓意着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最终的觉醒。“朝既式矣,日既夕矣”,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循环,体现了主人公对时间的感知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悠悠我思,曷其极矣”,最后以悠长的思绪与无尽的追问,表达了主人公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反映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思考,以及对光明与自由的渴望。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偶登苏州重玄阁

飞阁层层茂苑间,夏凉秋晚好登攀。

万家前后皆临水,四槛高低尽见山。

何事越王侵敌国,不妨辽鹤唁人寰。

五湖直下须归去,自笑身閒迹未閒。

(0)

易言

长风如刀剪枯叶,大河似箭浮轻舟。

投石入水岂有碍,走丸下坂安得留。

(0)

湖堂早起

江日晚未生,苍茫十里雾。

但闻柔橹声,不见舟行处。

(0)

感秋

白露下亭皋,凉风吹绮陌。

一夕芙蓉花,红芳变瑶碧。

(0)

咏柏

孤立殊不移,四时空翠积。

直愁枝渐高,插破秋云碧。

(0)

山阴道中

夙昔流觞地,回溪曲曲盘。

遥怜沙月迥,渐觉海天宽。

暮色横烟暝,春阴阁雨寒。

自耽泉石趣,无梦到长安。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