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遥指白云乡,水气澄鲜梦亦凉。
万顷月明初下露,一溪风定但闻香。
禅心谁解参真谛,国色从来爱淡妆。
莫唱江南采莲曲,碧天何处寄琼芳。
扁舟遥指白云乡,水气澄鲜梦亦凉。
万顷月明初下露,一溪风定但闻香。
禅心谁解参真谛,国色从来爱淡妆。
莫唱江南采莲曲,碧天何处寄琼芳。
这首《白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莲的高洁与幽静之美。首句“扁舟遥指白云乡”,以舟行于水面,遥望白云缭绕之处起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水气澄鲜梦亦凉”一句,通过水气的清新与凉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万顷月明初下露,一溪风定但闻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广阔的月光与细微的露珠、静谧的溪流与浓郁的花香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月光洒满万顷之地,露珠在月色中闪烁,溪流在风定之时,只有花香弥漫,这种景象既壮阔又细腻,令人沉醉。
“禅心谁解参真谛,国色从来爱淡妆”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白莲比作国色天香,同时借以表达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与追求。禅心不易被理解,正如白莲的高洁难以言表,而国色天香的美,往往在于其淡雅的妆容,这不仅是对外在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在精神境界的推崇。
最后,“莫唱江南采莲曲,碧天何处寄琼芳”一句,以江南采莲曲为引,表达了对白莲之美的独特感悟。在碧蓝的天空之下,如何寄寓这份琼芳之美,成为了一种深邃的思考,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体而言,《白莲》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白莲的高洁与美丽,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禅学以及生命本质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忆昨天台寻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
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
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
回舟偶得风水便,烟帆数夕归潇湘。
潇湘水清岩嶂曲,夜宿朝游常不足。
一自无名身事闲,五湖云月偏相属。
进者恐不荣,退者恐不深。
鱼游鸟逝两虽异,彼此各有遂生心。
身解耕耘妾能织,岁晏饥寒免相逼。
稚子才年七岁馀,渔樵一半分渠力。
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钩佐飞将。
偶与嵩山道士期,西寻汴水来相访。
见君颜色犹憔悴,知君未展心中事。
落日驱车出孟津,高歌共叹伤心地。
洛邑秦城少年别,两都陈事空闻说。
汉家天子不东游,古木行宫闭烟月。
洛滨老翁年八十,西望残阳临水泣。
自言生长开元中,武皇恩化亲沾及。
当时天下无甲兵,虽闻赋敛毫毛轻。
红车翠盖满衢路,洛中欢笑争逢迎。
一从戎马来幽蓟,山谷虎狼无捍制。
九重宫殿闭豺狼,万国生人自相噬。
蹭蹬疮痍今不平,干戈南北常纵横。
中原膏血焦欲尽,四郊贪将犹凭陵。
秦中豪宠争出群,巧将言智宽明君。
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
君不见昔时槐柳八百里,路傍五月清阴起。
只今零落几株残,枯根半死黄河水。
《寄河阳从事杨潜》【唐·李涉】忆昨天台寻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回舟偶得风水便,烟帆数夕归潇湘。潇湘水清岩嶂曲,夜宿朝游常不足。一自无名身事闲,五湖云月偏相属。进者恐不荣,退者恐不深。鱼游鸟逝两虽异,彼此各有遂生心。身解耕耘妾能织,岁晏饥寒免相逼。稚子才年七岁馀,渔樵一半分渠力。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钩佐飞将。偶与嵩山道士期,西寻汴水来相访。见君颜色犹憔悴,知君未展心中事。落日驱车出孟津,高歌共叹伤心地。洛邑秦城少年别,两都陈事空闻说。汉家天子不东游,古木行宫闭烟月。洛滨老翁年八十,西望残阳临水泣。自言生长开元中,武皇恩化亲沾及。当时天下无甲兵,虽闻赋敛毫毛轻。红车翠盖满衢路,洛中欢笑争逢迎。一从戎马来幽蓟,山谷虎狼无捍制。九重宫殿闭豺狼,万国生人自相噬。蹭蹬疮痍今不平,干戈南北常纵横。中原膏血焦欲尽,四郊贪将犹凭陵。秦中豪宠争出群,巧将言智宽明君。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君不见昔时槐柳八百里,路傍五月清阴起。只今零落几株残,枯根半死黄河水。
https://shici.929r.com/shici/WlETH5.html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
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主人有黍百馀石,浊醪数斗应不惜。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
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公家。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