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陶渊明避世隐居生活的理解和感慨。开篇即提及陶潜,这位东晋时期的高士,以其清高脱俗著称,诗中暗示即便是陶渊明,也不一定能完全达到他所追求的道的境界。
接着,“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陶潜的诗作,感受到其中的苦涩和无奈。这里的“枯槁”形容诗中的情感和思想,如同枯萎之树,显示出一种深藏的悲凉。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两句则是对人生和智慧的反思。“达生”意指理解生命,而“默识”则是内心的领悟。诗人认为,对生命的真正理解并非易事,而且这种认识往往来得不早。
最后,“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后代子孙,或是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聪明或愚笨,都应给予关爱的父母之情。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关怀,以及对生命中亲情纽带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智慧和亲情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