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四十六》
《诗偈·其四十六》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迷时三界有,悟即出嚣缠。

心无六入迹,清净达本源。

地狱成净土,招手别诸天。

报语三涂宅,共你更无缘。

非论早与晚,悟理即无边。

(0)
注释
迷时:指迷失或困惑的时候。
三界: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象征世间万物。
嚣缠:形容困扰或束缚。
六入:佛教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
清净:纯洁无杂,心境安宁。
本源:事物的根本或起源。
净土:佛教中指心灵的净土,超脱世俗之地。
招手:形象地表示告别。
诸天:天上众神。
三涂:佛教中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无缘:没有缘分或联系。
悟理:领悟道理或真理。
无边:没有边际,无穷尽。
翻译
在迷惑的时候,三界仿佛存在,一旦领悟,就能摆脱困扰。
心中没有六尘的痕迹,就能达到纯净的根源。
即使地狱也能成为净土,挥手告别众天神。
告诉三恶道的住所,我们之间已无任何缘分。
不论早晚,只要领悟真理,它的边界无穷无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所作,名为《诗偈(其四十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的诗,通过对时间、空间和心灵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悟道与解脱的理解。

“迷时三界有,悟即出嚣缠。”这两句诗意指在迷惑之时,人们沉浸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即佛教中的世间)的苦难之中,而一旦达到顿悟,即可摆脱世间的羁绊和束缚。

“心无六入迹,清净达本源。”这里的“六入”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感官与外界接触时会产生的痕跡。诗句表明,当心灵无所挂碍,纯洁无染时,便能达到一种原始、本质的状态。

“地狱成净土,招手别诸天。”这两句诗颇具象征意味,“地狱”代表苦难之处,而“成净土”则是通过修行将其转变为清净之境。招手别诸天,可能是指在达到某种精神层次后,对于其他的追求或依恋说再见。

“报语三涂宅,共你更无缘。”这里的“三涂”可能指的是世间的迷惑和束缚,而“三涂宅”则暗示了一种隔绝与超脱。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某些事物或关系的彻底告别。

最后,“非论早与晚,悟理即无边。”这句强调了悟到真理的时机并不重要,一旦达到真理,便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迷惑与觉醒、束缚与解脱等概念,表达了一种超越世间烦恼,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解脱的禅宗思想。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寿五一弟四首·其四

哲命天年本自贻,若为五福具期颐。

义方端是长生药,安用金丹与玉芝。

(0)

又和前韵十首·其一

梅君消得为高吟,素艳曾无媚世心。

粲粲墙隈自潇洒,江南到处有知音。

(0)

句·其六

重生子厚为师范,更与宣尼续庙碑。

(0)

无魔不成佛,观过始知仁。

(0)

寄黄直卿

忆昔年犹壮,庐山侍读书。

叨为三友末,相隔廿年馀。

君道多朋合,余非独索居。

缘兹君日益,余昧愈成愚。

(0)

月·其一

天上一轮影万轮,一轮方是月明真。

祗寻天上一轮月,水里万千何足论。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