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二首·其二》
《又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吕祖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公未陪经幄,还应典奉常。

如何便沈没,不使少翱翔。

幽壤千年闭,名山万卷藏。

升堂多俊彦,筑室绕高冈。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吕祖谦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深切关怀。全诗结构严谨,每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意境。

“公未陪经幄,还应典奉常。”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或文化符号的尊崇之情。这里的“公”可能指代某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而“幄”则是古代帝王车驾前后的幕布,象征着权力和尊贵。“典奉常”则意味着继续保持和传承不变的规矩或制度。

“如何便沈没,不使少翱翔。”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可能被湮没的忧虑。这里的“沈没”指的是沉埋于时间之中,无法为后世所知。“少翱翔”则是希望能够有所表现和发展,即使只是微小。

“幽壤千年闭,名山万卷藏。”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宝藏被封存的景象。这里的“幽壤”指的是遥远或是古老的疆域,而“千年闭”则表达了时间的漫长与隔绝。“名山万卷藏”则形象地描述了文化遗产如同珍贵书籍被封存于著名的山中。

“升堂多俊彦,筑室绕高冈。”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学术和文化殿堂的向往与赞美。这里的“升堂”指的是进入学堂或殿堂,而“俊彦”则是才华横溢之辈。“筑室绕高冈”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建造书院或学府于高山之巅的壮观景象。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传统文化可能被遗忘的担忧。通过这些意象丰富的话语,吕祖谦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对知识殿堂的无限向往。这首诗是宋代文学中的佳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保护之情。

作者介绍
吕祖谦

吕祖谦
朝代:宋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
猜你喜欢

秋日侍房主俞雪岩先生游草庵

山色兼秋净,极目杳苍苍。

夫子发高兴,挟策上虚堂。

层颠耸危楼,万景森翱翔。

昂首天可梯,晶晶行云光。

耳目无俗状,花草生微香。

侧闻挥麈谈,照市顿可忘。

追随恣搜讨,沿溪郁青苍。

巉岩发钟磬,缥缈见空堂。

周遭森古木,鸟雀纷回翔。

架木成层楼,穴山延日光。

此中有经理,心意闻妙香。

胡为嚣尘居,清赏曷云忘。

(0)

山中即景

万壑烟光紫翠酣,暖风晴树两相堪。

疏帘卷雾诗眸豁,短屐行云野兴甘。

莺送巧音寻谷口,水浮新涨漾溪南。

三山海上元同调,更喜韶光拥暮岚。

(0)

后圃山行·其二

雨过鸟声乱,云生山欲浮。

携琴穿壑去,诗句满囊收。

(0)

别友

风煖尘香二月春,浔阳江上送行人。

花含晓雾垂香泪,帆带春阴渡远津。

惜别更无青眼客,断肠端为白头亲。

秋来画锦还山日,同约吴淞觅紫莼。

(0)

滁州出关已夜投宿茶庵

泥途漉漉没征轺,骤雨如麻意转骄。

天上简书催客履,道傍灯火觅僧寮。

花宫席冷应无梦,莲社尊空可待招。

心羡山门长寂历,竹炉茗碗自昏朝。

(0)

去年七夕别陈五岳方伯于三山惠诗忽一周矣今七夕羁迹山阴倚其歌而和之

去岁三山一棹回,薇垣彩笔落崔嵬。

蛟龙峡里惊涛转,鸟鹊桥边抱石来。

回首又逢牛女候,此身忽在越王台。

如流日月催双鬓,何处幽怀得嗣开。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