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昭应沈少府》
《赠昭应沈少府》全文
唐 / 李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行宫接县判云泉,袍色虽青骨且仙。

鄠杜忆过梨栗墅,潇湘曾棹雪霜天。

华山僧别留茶鼎,渭水人来锁钓船。

东送西迎终几考,新诗觅得两三联。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zhāoyìngshěnshǎo
táng / dòng

xínggōngjiēxiànpànyúnquánpáosuīqīngqiěxiān

guòshùxiāoxiāngcéngzhàoxuěshuāngtiān

huáshānsēngbiéliúchádǐngwèishuǐrénláisuǒdiàochuán

dōngsòng西yíngzhōngkǎoxīnshīliǎngsānlián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名为《赠昭应沈少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意境。

"行宫接县判云泉,袍色虽青骨且仙。" 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处幽深的山谷之中,有一股清泉流过,周围环境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这也许是诗人心目中的一种理想之境。

"鄠杜忆过梨栗墅,潇湘曾棹雪霜天。" 诗人在这里回忆着自己过去游历的地方和经历的季节变化,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华山僧别留茶鼎,渭水人来锁钓船。"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离别和等待的情景。华山下,一位僧人在离别之际留下了用以品茗的茶鼎,而诗人则是在渭水边锁住了等待归来的钓船。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友情和人生旅途的一种寄托。

"东送西迎终几考,新诗觅得两三联。" 诗人的心境在这里得到了释放,他通过不断地送别和迎来,感受着生命中的点滴时光,而他的诗作也在这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成长。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自然、友谊和生活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李洞

李洞
朝代:唐   字:才江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秋日客思

南北东西俱我乡,聊从地主借绳床。

诸公共得何侯力,远客新抄陆氏方。

老去事多藜杖在,夜来秋到叶声长。

蓬莱可托无因至,试觅人间千仞岗。

(0)

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其一

十年流落敢言归,鱼鸟江湖只自知。

岂意青天扫云雾,尽呼黄发寄安危。

风流吾子真前辈,人物他年记一时。

我欲折繻留此老,缁衣谁作好贤诗。

(0)

芭蕉

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

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

(0)

王令收桂花蜜渍埳地瘗三月启之如新

桂花老月窟,堕地散金蕊。

长忧风雨馀,失此香旖旎。

抚树三叹息,留花姑少俟。

枕中有仙方,解使香不死。

蜜蜂喜输粮,馀润获渐靡。

瘗深阅三月,发覆验封玺。

虚堂习新观,博山为频启。

初从鼻端参,忽置秋色里。

氤氲缥缈间,可以降月姊。

自兹闻四时,何止名七里。

(0)

立夏奉祀太一宫

舜柏森森拂绛霄,薰风瑟瑟动云璈。

琳房遍设沉榆席,金檠齐燃绿桂膏。

秘册十行开凤检,灵辉三烛驻霓旄。

香飘员峤空歌歇,北斗阑干月殿高。

(0)

咏史

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

只消一勺清冷水,冷却秦锅百沸汤。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