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老月窟,堕地散金蕊。
长忧风雨馀,失此香旖旎。
抚树三叹息,留花姑少俟。
枕中有仙方,解使香不死。
蜜蜂喜输粮,馀润获渐靡。
瘗深阅三月,发覆验封玺。
虚堂习新观,博山为频启。
初从鼻端参,忽置秋色里。
氤氲缥缈间,可以降月姊。
自兹闻四时,何止名七里。
桂花老月窟,堕地散金蕊。
长忧风雨馀,失此香旖旎。
抚树三叹息,留花姑少俟。
枕中有仙方,解使香不死。
蜜蜂喜输粮,馀润获渐靡。
瘗深阅三月,发覆验封玺。
虚堂习新观,博山为频启。
初从鼻端参,忽置秋色里。
氤氲缥缈间,可以降月姊。
自兹闻四时,何止名七里。
这首诗描绘了桂花与蜜蜂的故事,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桂花香气不朽的向往。诗中“桂花老月窟,堕地散金蕊”一句,既形象地描述了桂花飘落的情景,也暗示了桂花之美丽与珍贵。接下来的“长忧风雨馀,失此香旖旎”表达了诗人对桂花易逝的忧虑。
在“抚树三叹息,留花姑少俟”中,诗人通过亲手触摸桂树,感受到时光流转,不禁发出叹息。这里的“留花”二字,更显露出诗人对桂花香气永存的渴望。此后,“枕中有仙方,解使香不死”则是诗人借用传说中的仙方,表达了他希望桂花香气能够长存的愿望。
“蜜蜂喜输粮,馀润获渐靡”描绘了蜜蜂在采集桂花蜜露的情景,通过这个生动的画面,诗人强调了桂花香气的吸引力与价值。而“瘗深阅三月,发覆验封玺”则是说到将蜜渍埳地埋藏起来,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再次揭开时,那股香气依旧如新。
“虚堂习新观,博山为频启”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空旷的大厅中,借着博山(桂花之别称)的灵感,屡次启迪心智。接下来的“初从鼻端参,忽置秋色里”则是在说桂花的香气最初只是轻轻地从鼻尖嗅到,但很快就像秋天的景色一样,弥漫在四周。
最后,“氤氲缥缈间,可以降月姊”表达了桂花香气如同仙气一般,可以召唤下凡的月宫之女。紧接着的“自兹闻四时,何止名七里”则是在说,从此以后,不仅是秋天可以闻到桂花的香气,四季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它不再只是一个地方的名字,更是一个永恒的象征。
这首诗通过对桂花与蜜蜂之间微妙关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永恒不朽的深切向往。
积得读书身,从教此道贫。
逢秋为远客,知己是何人。
天下方多事,西风至不仁。
但于登眺处,杯酒莫辞频。
逢世路分归洛阳,有客邂逅樵溪曲。
高谈倾盖万珠玑,相对崇朝惟不足。
武阳太守山简徒,喜贤乐事天下无。
为客留公驻斯须,精庖馔玉歌贯珠。
坐中宾客皆豪杰,凛凛清风生颊舌。
性情浩浩谈云云,不待酒味既凛冽。
逡巡行幕如风翻,二姝新出屏帏间。
一人捧心馀故态,对客悄悄眉峰攒。
一人襜裾半云雾,仙袂应曲飘飘举。
解作阳关意外声,旧人只把花卿数。
此宵嘉会世所稀,席上更览周侯诗。
彫金有格但闻说,不览新集那得知。
侠于周侯非甚旧,朋友十辈识公九。
此公惜别事如何,反覆清篇还执手。
龙韬虎略何处藏,却向吟笔呈锋铓。
堪作太平祥瑞录,将军白首弄篇章。
《赋公悦席上事送周如京》【宋·郑侠】逢世路分归洛阳,有客邂逅樵溪曲。高谈倾盖万珠玑,相对崇朝惟不足。武阳太守山简徒,喜贤乐事天下无。为客留公驻斯须,精庖馔玉歌贯珠。坐中宾客皆豪杰,凛凛清风生颊舌。性情浩浩谈云云,不待酒味既凛冽。逡巡行幕如风翻,二姝新出屏帏间。一人捧心馀故态,对客悄悄眉峰攒。一人襜裾半云雾,仙袂应曲飘飘举。解作阳关意外声,旧人只把花卿数。此宵嘉会世所稀,席上更览周侯诗。彫金有格但闻说,不览新集那得知。侠于周侯非甚旧,朋友十辈识公九。此公惜别事如何,反覆清篇还执手。龙韬虎略何处藏,却向吟笔呈锋铓。堪作太平祥瑞录,将军白首弄篇章。
https://shici.929r.com/shici/euh5CxBHQ.html
斛岭寨,行云际,下视长江入地底。
汲江登岭行三里,跻扳峻险为艰尔。
将率居民几半千,度岁终年苦无水。
爰自庆历达元符,循旧安常谁拟议。
元符太守何公贤,爱民虑事诚而至,以为山顶流泉鲜其事。
吾观古人行师动万亿,所至岂必皆平地。
军必有井井未达,将渴不敢闻众耳。
阴阳者流,以水照星。星之所聚,泉所委行。
行浚凿三日,遇泉井成矣。
乃今三井如鼎趾,岂特当年负瓶操绠,仆仆往还之人为慰喜。
吾欲后之人,知井所以起,敬守前功无委圮。
必使甃砌长如今日之清泚,万万斯年施何已,故作此歌勒诸斛岭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