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毅夫同年挽诗·其一》
《毅夫同年挽诗·其一》全文
清 / 陈曾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梁傅堂堂后,斯人重海南。

名垂朱鸟影,心托杜鹃盦。

事往披遗疏,情深积寸函。

后中伤敝席,惘惘岂能甘。

(0)
鉴赏

这首挽诗《毅夫同年挽诗(其一)》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联“梁傅堂堂后,斯人重海南”,以“梁傅”为典故,暗示逝者在家族或社会中有显赫的地位,而后半句则点明逝者来自海南,或许暗示其出身或成长背景。这里通过对比“堂堂”与“重海南”,既赞美了逝者的身份地位,也透露出对其地域特色的关注。

颔联“名垂朱鸟影,心托杜鹃庵”,运用了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朱鸟影”可能指代逝者留下的名声或影响,而“杜鹃庵”则常被用来比喻哀伤或思念之情,此处借以表达逝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这两句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逝者生前的影响力及其内心的深情。

颈联“事往披遗疏,情深积寸函”,进一步深入探讨逝者生前的事迹和情感。这里的“遗疏”指的是逝者留下的遗书或遗言,表明了诗人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与感慨;“情深积寸函”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深厚情感的积累,如同一封封信件般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哀思。

尾联“后中伤敝席,惘惘岂能甘”,揭示了诗人对于逝者离世后的哀痛与无奈。这里的“中伤”可能暗含了对逝者身后遭遇不公或误解的忧虑,“敝席”则可能是对逝者地位或名誉受损的隐喻。最后一句“惘惘岂能甘”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离世后种种不幸的无法接受和内心的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陈曾寿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昨日往候伯源承轩盖未还第见两夫守舍面目严冷有羽林貔貅势一仆候门遇故客乃加礼振声折腰应对响答若骋骏足而未果者因问主翁何在日晏何尚未归仆从如汝辈凡几人三人者齐声答曰主人旦暮出入结驷荣盛奔走执事毕具间枉车骑过客它舍群驺之外尚馀三人我辈是也见其庭户森然黄帘绿幕朱户扃固此三人者特外隶耳而势已如此使仆误入帷帐深处又当何如仆时病起与羸夫为三既不得见因招篮舁将还三人者自后指而笑之意诮客太无堪态主人真可誇也俛首兴嗟不能自已因成小诗且于卒章自见其志并发一笑

洞中仙子丹药成,鬼神妒嫉喘且惊。

龙门虎踞工守视,始知异类窥仙灵。

先生本是玉京客,蓝桥邂逅邀云英。

是宜收藏此丹鼎,貔貅呵禁门长扃。

亦如猛虎守厉禁,千山不许一鸟鸣。

主人日食大尉府,都骑自合连辎軿。

只嫌底事苦未足,要有兰玉罗阶庭。

行人过者莫回面,墙东鞦韆不可见。

我有丹砂不似君,待与葛洪评贵贱。

(0)

致政张安卿承事挽词三首·其二

清白传家旧,天钟间世才。

大椿宜更寿,乔木遽先摧。

难止交情泪,空遗宝烛灰。

幽墟归葬处,惨惨暮云堆。

(0)

赠祥云庵主颂

相逢相揖眼如眉,百鸟衔花尚未归。

回首春风吹梦断,旧山云散月明时。

(0)

古柏

移根得地对幽轩,香叶苍然已可怜。

他日定为梁栋具,耽耽大厦倚晴天。

(0)

立春内中帖子词·其一

一气回苍陆,千祥集紫宸。

天心存爱育,施惠发新春。

(0)

书翠波亭

人言止水烛鬓眉,便向静处淘真机。

那知怒涛恣澎湃,中有未尝摇动时。

虚亭恰当隐贴处,不愁景物骄莫随。

晴岚迷空香雾重,不论朝暮都相宜。

直须会取个中意,闲看溪边鸥鹭飞。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