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为意尽峥嵘,谪死天涯二十春。
旧雨不留花县榻,秋风还闪石城旌。
儿啼母绝家何处,水宿山居路几程。
人事每将天不定,文章何用博虚名。
少年为意尽峥嵘,谪死天涯二十春。
旧雨不留花县榻,秋风还闪石城旌。
儿啼母绝家何处,水宿山居路几程。
人事每将天不定,文章何用博虚名。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吊邹汝愚谪石城(其一)》描绘了一位年轻才子在仕途挫折中的坎坷命运。诗中,"少年为意尽峥嵘"表达了主人公年少时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形象。然而,"谪死天涯二十春"揭示了他遭受贬谪,流放到偏远之地度过漫长的二十个春秋的不幸遭遇。
"旧雨不留花县榻"暗示了他在被贬之地不受重用,连简单的住所都不留给他。"秋风还闪石城旌"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秋风中的旗帜飘摇,象征着他的境遇动荡不安。
"儿啼母绝家何处"描绘了家庭的破碎,孩子啼哭,母亲离世,不知家在何方,画面悲凉。"水宿山居路几程"则写出他艰辛的旅途,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人事每将天不定,文章何用博虚名"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名利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命运多舛的感慨,认为即使文章再好,也无法改变现实的不公,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邹汝愚遭遇的同情与共鸣。
连山筑长围,众水含积怒。
无地恣披猖,勉强循轨度。
纡折千百回,其意在东注。
砉然门户开,并力尽一赴。
万马横空来,惊愤不反顾。
我舟当其冲,逆进相触忤。
百夫贯一缆,累时拔寸步。
倒掷脱不虞,此身竟安付。
昨有估客船,咋指惊一误。
木石相冲撞,破碎等瓜瓠。
崖畔余柿存,不忍目重驻。
吁嗟造物意,设险独何故。
夕泊江之涯,惊定有余怖。
月黑鸺鹠鸣,悲风振岩树。
远闻洪涛声,前滩尚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