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其二》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铅膏染髭须,旋露霜雪根。

不如闭目坐,丹府夜自暾。

谁知忧患中,方寸寓羲轩。

大雪从压屋,我非儿女萱。平生学踵息,坐觉两?温。

下马作雪诗,满地鞭箠痕。

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

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

踪迹尚可原,窟穴何足掀。

寄谢李丞相,吾将反丘园。

(0)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景观的诗歌。开篇“铅膏染髭须,旋露霜雪根”描绘出诗人在严寒中年华老去的情形,但他并不悲哀,而是选择了“闭目坐,丹府夜自暾”,通过内心的修炼来温暖自己。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接着,“谁知忧患中,方寸寓羲轩”显示诗人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一份淡定与自得。这里的“方寸”指的是心灵的所在,而“羲轩”则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府,象征着精神上的自由和飞扬。

“大雪从压屋,我非儿女萱”表明诗人面对自然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而“平生学踵息,坐觉两?温”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的领悟,即便是在静坐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

下半首“下马作雪诗,满地鞭箠痕”描写了诗人在大雪之中驻足留连,创作雪诗的情景。这里的“鞭箠痕”则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刻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寄托。

“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原野时的感慨之情。这里的“黎元”指的是平民百姓,而“悲歌”则是诗人对于世事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这两句通过描写狩猎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活动的观察,同时也映射出一种对于生命活力和自由的赞美。

最后,“踪迹尚可原,窟穴何足掀。寄谢李丞相,吾将反丘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李丞相的告别之情。这一段落通过“踪迹”与“窟穴”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生命活动的自由和尊严,而“吾将反丘园”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归宿与期待。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别陈轶今兄归粤

交游馨味芝兰霭,鼎水光依紫电横。

旅况凭开双眼豁,秋风又挂一帆轻。

翠浮楚岸蒹葭远,凉入蝉音枕簟清。

此日骊歌飞白露,来秋引望翥云程。

(0)

过衡阳闻竞渡声

旅途忘节序,龙鼓一惊心。

竞渡三湘俗,炎蒸五月深。

未能休辙迹,复尔度高岑。

倦鸟知何托,惟思返故林。

(0)

册封荣藩世子暨长宁王承荣殿下赐宴于青阳阁

四牡骖驔丽锦鞯,山河千载帝恩鲜。

辉煌玉节来宫阙,焜耀泥书艳楚天。

华萼楼前瞻气紫,青阳阁上傍云连。

宠筵醉后歌麟趾,满袖沾濡湛露旋。

(0)

澧州早行·其三

东方渐觉日朦胧,山带烟岚淡抹工。

穿树沿涯随径出,恍然人在画图中。

(0)

荆门道中

日夕驱车底事忙,轻烟笼树淡山装。

野花开遍斜侵径,阵阵乘风扑袖香。

(0)

过袁中郎故居有忆小脩年兄

诸袁名沸楚之南,郭外故居俯碧潭。

柳色犹疑分角里,鸟声差似诵瞿昙。

试看今日苞纹九,奚让当年凤侣三。

兰籍萧条增感慨,式庐空自怅晴岚。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