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不得见,起坐若为情。
丧乱长南北,交游半死生。
家书春未达,堠火夜偏惊。
何日联床语,西窗听雨声。
思君不得见,起坐若为情。
丧乱长南北,交游半死生。
家书春未达,堠火夜偏惊。
何日联床语,西窗听雨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贝琼所作的《答郭宗夏》。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以及对战乱年代离散之苦的感慨。
首句“思君不得见,起坐若为情”,直接点出主题,诗人因思念友人而难以入眠,辗转反侧,内心充满愁绪。接下来,“丧乱长南北,交游半死生”两句,描绘了战乱时期人们流离失所、生死难料的悲惨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深深忧虑。
“家书春未达,堠火夜偏惊”则进一步展现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春天本是万物复苏、家人团聚的美好时节,但诗人却因家书未达而心生忧虑,夜晚烽火连天,更添了几分不安与恐惧。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最后,“何日联床语,西窗听雨声”以想象中的场景收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寄托了对战乱早日结束、人间安宁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年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匆匆送客出城闉,霜意方高日渐醺。
青嶂倚空先有雪,黄沙匝地半和云。
旌旗明灭随车远,鼓角悲凉隔水闻。
正是无憀一回首,两行白马映红裙。
常民踏车将纳水,今民踏车将出水。
大田不复见沟塍,洪潦汗漫来千里。
昨在会稽固已闻,湖州春雨夏不止。
吹堤卷石冒城郭,馀波之潴此乃是。
至今蒲蠃在民屋,冢树伐尽生葭苇。
茅檐破漏不暇完,父子茕茕瘦相倚。
西风摇落天地秋,下污上莱无所收。
新田今已不可种,问民出水将安求。
水乾鱼虾或易得,且以咀嚼充饥喉。
贫者往往鬻儿女,征徭纷纷复不休。
我从农夫遗斗米,自顾饱食诚堪羞。
四方近日苦穷乏,嗟我有意奚能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