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薪薪已尽,采采复忉忉。
去叶防伤干,留山却惜毛。
微微青霭远,濯濯白云高。
自笑斜阳里,飘摇笠影劳。
采薪薪已尽,采采复忉忉。
去叶防伤干,留山却惜毛。
微微青霭远,濯濯白云高。
自笑斜阳里,飘摇笠影劳。
这首诗描绘了采薪者在山林间劳作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沉情感。
首句“采薪薪已尽”,开篇即点明了采薪者的劳动成果,似乎在说,他已经采集了许多柴火,但仍然不满足,继续寻找。接着“采采复忉忉”则进一步展现了采薪者不辞辛劳,持续不断地采集柴火的状态,表现了他的勤劳和执着。
“去叶防伤干,留山却惜毛”两句,通过采薪者小心翼翼地处理树木枝叶的动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尊重与爱护。他不仅避免损伤树干,还珍惜每一寸山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微微青霭远,濯濯白云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远处轻柔的雾气与高耸入云的白云相互映衬,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神秘,也暗示了采薪者劳作环境的艰苦与美丽并存。
最后,“自笑斜阳里,飘摇笠影劳”以采薪者在夕阳下独自劳作的场景收尾,既有对自身辛勤付出的自嘲,也蕴含着对劳动价值的深刻反思。夕阳下的身影虽显孤独,但笠影飘摇间,却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采薪者日常劳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劳动者面对艰苦环境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禽父始宅奄,犹未荒大东。
周王有名祀,名山止龟蒙。
尚父赐履海,泱泱表大风。
时无神仙言,不睹金银宫。
春秋贬宋父,坐失玉与弓。
祊田富汤沐,季旅何懜懜。
秦穆作西畤,帝醉终可逢。
恒无三脊茅,遂辍登山踪。
顽哉鲁与齐,灵气不牖衷。
孤负介海岱,海深岱徒崇。
素王张三世,元始而麟终。
文成号数万,太平告成功。
其文富沧海,其旨高苍穹。
于是海岱英,尽入孔牢笼。
熙朝翠华至,九跪迎上公。
厥典盛谒林,汉后无兹隆。
惜哉有阙遗,未举金泥封。
小臣若上议,廷臣三日聋。
首谒孔林毕,继请行升中。
继请射沧海,三事碑三通。
古体日霾晦,但嗤秦汉雄。
周情与孔思,执笔思忡忡。
《题吴南芗东方三大图》【清·龚自珍】禽父始宅奄,犹未荒大东。周王有名祀,名山止龟蒙。尚父赐履海,泱泱表大风。时无神仙言,不睹金银宫。春秋贬宋父,坐失玉与弓。祊田富汤沐,季旅何懜懜。秦穆作西畤,帝醉终可逢。恒无三脊茅,遂辍登山踪。顽哉鲁与齐,灵气不牖衷。孤负介海岱,海深岱徒崇。素王张三世,元始而麟终。文成号数万,太平告成功。其文富沧海,其旨高苍穹。于是海岱英,尽入孔牢笼。熙朝翠华至,九跪迎上公。厥典盛谒林,汉后无兹隆。惜哉有阙遗,未举金泥封。小臣若上议,廷臣三日聋。首谒孔林毕,继请行升中。继请射沧海,三事碑三通。古体日霾晦,但嗤秦汉雄。周情与孔思,执笔思忡忡。
https://shici.929r.com/shici/m17TDZq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