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惟宜拙,山中一草堂。
风来门自动,月到院生光。
径僻青苔滑,窗虚绿树藏。
淡然无一物,高卧对羲皇。
养性惟宜拙,山中一草堂。
风来门自动,月到院生光。
径僻青苔滑,窗虚绿树藏。
淡然无一物,高卧对羲皇。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宁静画卷。首句“养性惟宜拙”,点明了主人公追求简朴、内敛的生活态度,以修养心性为要。接着,“山中一草堂”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之中,草堂作为栖身之所,与周围的山林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风来门自动,月到院生光。”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草堂内外的自然景象。微风吹过,无需人力,门户自开,月光洒落庭院,不仅照亮了四周,也映照出了主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
“径僻青苔滑,窗虚绿树藏。”进一步描绘了草堂周围的环境。小径蜿蜒,青苔覆盖,透露出一种原始的野趣;而窗户则被茂密的绿树所遮掩,仿佛与外界隔绝,营造出一种隐秘而安详的空间感。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避世情怀。
最后,“淡然无一物,高卧对羲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纯净生活的追求,以及与古代圣贤相对应的精神境界。在草堂中,他仿佛与远古的智者对话,追求着超越物质的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静谧与深邃,以及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