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同日泛牂牁,勋业平分老伏波。
已有陆生南粤纪,还劳汉主大风歌。
当年宝玉江声壮,此地珍珠海气多。
何事羽林来铁骑,却教鸣剑走关河。
楼船同日泛牂牁,勋业平分老伏波。
已有陆生南粤纪,还劳汉主大风歌。
当年宝玉江声壮,此地珍珠海气多。
何事羽林来铁骑,却教鸣剑走关河。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与历史的宏大场景,充满了对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
首联“楼船同日泛牂牁,勋业平分老伏波”以“楼船”象征军队的雄壮,与牂牁(今贵州、广西一带)的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壮观的战争场面。同时,“勋业平分老伏波”借用了东汉名将马援(字文渊,封伏波将军)的事迹,表达了对英勇将领功绩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岁月的无情。
颔联“已有陆生南粤纪,还劳汉主大风歌”提到了西汉时期的外交家陆贾(字子长),他出使南越,为汉朝与南越之间的和平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通过引用“大风歌”,即刘邦在大风中吟唱的歌曲,进一步强调了历史人物在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中的作用。
颈联“当年宝玉江声壮,此地珍珠海气多”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比作“宝玉”,其声音(或影响)壮丽而深远;同时,通过“珍珠海气”描绘了南方地区的独特风光与文化氛围,暗示了历史事件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
尾联“何事羽林来铁骑,却教鸣剑走关河”则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何需要派遣精锐的骑兵(羽林军)去守护边疆?这里的“鸣剑走关河”形象地描绘了军队在边疆巡逻的情景,同时也隐含着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战争与和平的复杂关系,以及对英雄主义和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
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
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
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
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
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
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十日閒愁昼掩关,起寻一笑共清欢。
罢休诗社工夫淡,洗净书生气味酸。
尽遣馀钱付桑落,莫随短梦到槐安。
绣靴画鼓留花住,剩舞春风小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