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蒙尘六尺舆,一丸泥蜡十行书。
豫且往往窥鱼服,属国栖栖掘鼠馀。
村径红稠花艳艳,沙平翠点树疏疏。
落霞孤鹜西南望,千顷洪波浸日车。
万里蒙尘六尺舆,一丸泥蜡十行书。
豫且往往窥鱼服,属国栖栖掘鼠馀。
村径红稠花艳艳,沙平翠点树疏疏。
落霞孤鹜西南望,千顷洪波浸日车。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乡村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慨。首联“万里蒙尘六尺舆,一丸泥蜡十行书”以夸张的手法,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内心的情感寄托于简陋的交通工具和一封封传递消息的书信上,体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颔联“豫且往往窥鱼服,属国栖栖掘鼠馀”运用典故,借古代外交官的艰难处境来比喻诗人自己在异乡的困顿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复杂世事中的挣扎与坚持。
颈联“村径红稠花艳艳,沙平翠点树疏疏”转向对春天乡村美景的细腻描绘,红花点缀着小径,绿树稀疏地点缀在平沙之上,色彩鲜明而和谐,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尾联“落霞孤鹜西南望,千顷洪波浸日车”则将视角拉远,诗人站在高处,望着落日余晖中飞翔的孤鹜和广阔的水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远方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崇高极富贵,岩壑见朝廷。
盘道屯千乘,列柏栖万灵。
伊来圣皇游,非余德敢升。
良月蠲吉朔,攀天叩明庭。
时雨应泠风,开烟出丘陵。
仙华润春丹,交树盖秋青。
肃肃洗神志,坦坦跻元扃。
既知中天峻,不待超八纮。
翼如两嶂趋,纬彼四岳亭。
将睹三光正,端居心载宁。
寒蟾泣天云色愁,潺潺雨滴空堂秋。
故人一别渺千里,梦魂远寄湘江头。
宵镫结花朝鹊噪,扣门如雷君忽到。
青袍白马旧少年,握手相看同一笑。
闻君慷慨从西征,男儿意气何纵横。
中兴诸将半茅土,十年事业雄书生。
雨窗剪烛饮君酒,一读新诗一搔首。
燕然万仞高嶙峋,看尔磨崖字如斗。
书丛半世如枯蟫,结习生小性所耽。
博学常思追任昉,聚书每欲希桓谭。
当时未行万里路,梱载那计随征骖。
连墙架屋恨难足,此乐不易吾心甘。
春明一陊事奔走,卷束往往封尘函。
犹幸枝官饱闲放,海王村畔时幽探。
更从邻好乞佳本,夜阑烛尽犹勤勘。
岂知离合到简册,锋车关塞趋じ?。
频年搜罗终何益,行箧无十之二三。
自顾四壁曾不保,检书未竟中怀惭。
百不如人赖此耳,并斯不畀夫岂贪。
旧墨过眼欻隔世,春梦回首成优昙。
仕宦不进学亦退,局促似我真何堪。
且呼长恩酹酒拜,投劾终当同一庵。
言辞交芦庵,泛泛寻秋雪。
僧房半已圮,荒野梗游辙。
缅怀樊榭老,曾此寄禅悦。
长短发幽吟,响激秋云裂。
斯人不可作,名蓝亦销歇。
溪流荡回风,凄韵松篁咽。
渡口久延伫,余怀郁如结。
独有溪边山,万古青巀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