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林沙径到岩扃,绕舍奇峰叠翠屏。
野话有时逢衲子,溪行随处课租丁。
看云净扫松间石,避暑閒登竹下亭。
一自别来空怅望,移文真愧北山灵。
隔林沙径到岩扃,绕舍奇峰叠翠屏。
野话有时逢衲子,溪行随处课租丁。
看云净扫松间石,避暑閒登竹下亭。
一自别来空怅望,移文真愧北山灵。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诗《忆家山有作寄逸民用光道新(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居图景。首句“隔林沙径到岩扃”,通过“隔林”和“沙径”展现了山路的曲折与自然之美,而“岩扃”则暗示了隐居之处的僻静与清幽。次句“绕舍奇峰叠翠屏”,运用“奇峰”和“翠屏”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峰如屏风般环绕在屋舍四周,满目青翠,令人赏心悦目。
第三句“野话有时逢衲子”,写诗人偶遇身着僧衣的农夫,透露出山居生活的质朴与人情味。第四句“溪行随处课租丁”,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租户们在溪边劳作,诗人寓教于行,体现了他的责任感。
第五、六句“看云净扫松间石,避暑閒登竹下亭”,通过“看云”、“净扫”和“闲登”等动作,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享受着山间的清凉与宁静。最后一句“一自别来空怅望,移文真愧北山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自己未能常伴山灵的遗憾,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和自责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恬淡与宁静,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烦熇厌修晷,延缘迟清宵。
落景不敛暑,馀火夕自骄。
陈床弗能寐,起坐荫繁条。
珍簟无凉思,瑶纨有温飙。
安得凌风翮,万里随飘摇。
银蟾丽皎皎,云幕捲寥寥。
仰睇河汉流,无能挽天瓢。
似闻陇亩欢,夏暵敷良苗。
既洽三农利,奚辞一身焦。
所念肌骨柔,不任寒暑消。
功业未有会,已复朱颜凋。
出门何易见苦难,川原郁纡路千盘。
河中鲤鱼去不还,耿耿思君不能言。
揽衣中夜坐长叹,含情怨独凋朱颜。
明月穿帷照孤眠,君昔赠我青琅玕。
我欲碎之寄君看,欲碎且止聊自宽。
驰光流景催岁年,容色不待君可怜,恨无羽翼起云间。
傍墙根、筛烟漏月,浓阴一簇如画。
蜡珠密向枝头缀,压得翠梢低亚。梅雨洒。
也染就、娇黄软绉宫罗帕。林莺娅奼。
纵香梦惊回,金丸在手,争忍便抛打。
誇珍品,只有江南亭榭。离离子熟长夏。
相如错认秦中树,赋笔空劳摹写。纤露下。
爱摘向雕盘、俊味甘于蔗。閒情又惹。
记端正窥人,当风鄣袖,花底小门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