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尽云山发兴多,稍知兰若在岩阿。
不以姬姜弃憔悴,杖藜聊复一来过。
寻尽云山发兴多,稍知兰若在岩阿。
不以姬姜弃憔悴,杖藜聊复一来过。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彭所作,名为《延福寺》。诗中描绘了诗人寻访云山,发现延福寺隐匿于岩谷之中的情景。诗人以“寻尽云山发兴多”开篇,表达了对探索自然美景的浓厚兴趣和兴奋之情。接着,“稍知兰若在岩阿”一句,点明了目的地——延福寺的位置,它位于幽静的山谷之中,如同隐藏的宝地,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
“不以姬姜弃憔悴”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延福寺比作美丽的女子(姬姜),而诗人则是在寻找美丽与宁静的过程中,不因路途的艰难或环境的恶劣而放弃,而是坚持前行,最终找到了心中的“佳人”。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也寓意着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不应轻易放弃,而应坚持不懈,终会有所收获。
最后,“杖藜聊复一来过”表明了诗人对延福寺的探访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一番努力后,终于得以一见。这里的“杖藜”象征着老年的诗人,手持拐杖,步履蹒跚,却依然充满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这句话既是对延福寺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自己精神状态的一种写照,展现了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保持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寻访隐秘寺庙的生动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精神,以及对人生旅途上坚韧不拔态度的颂扬。
玉粟收馀,金丝种后,蕃行别有蛮烟。
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
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
最堪怜,是一丸泥,捐万缗钱。
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
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
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
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请君莫纵珊瑚鞭,山高泥滑马不前。
请君莫驾木兰船,长江大浪高触天。
瞿塘之口铁锁络,石栈萦纡木排阁。
朝朝日日有人行,歇棹停鞯惊险恶。
饥虎坐啸哀猿啼,林深雾重风又凄。
罥衣绊足竹刺短,潜形射影沙虫低。
昨夜云月暗,今朝烟雾迷。
青天荡荡红日远,王孙游兮草萋萋。
行路难,归去来。
振衣涤尘转淮海,故山之云莫相猜。
行路难,古犹今。
翻手覆手由人心,江空月落长短吟。
洛阳三月东风起,杨花飞入千门里。
只见朝萦上苑烟,那知夕逐东流水。
苑烟流水无休歇,暖日轻盈度仙阙。
赵女瑶台贮綵霞,班娘团扇啼明月。
綵霞明月几沉辉,陌上行人乱扑衣。
征夫柳塞愁看雁,少妇香闺懒上机。
柳塞香闺万馀里,草色连天度陇水。
玉门关外雪犹飞,章台树里风先起。
谁家浪子千金马,平明挟弹章台下。
头上罗巾玳瑁簪,腰间宝铗珊瑚把。
踏絮来寻卖酒家,特香坐调当垆者。
当垆美女怨阳春,笑掇杨花衬绣裀。
青楼薄暮难消遣,白雪漫天愁杀人。
冥冥漠漠春无极,此时惟有杨花色。
一朝风雨蘼芜烂,独掺垂条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