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资冥福诵金经,自祭为文见素心。
非必贪高封马鬣,他年跨鹤易招寻。
自资冥福诵金经,自祭为文见素心。
非必贪高封马鬣,他年跨鹤易招寻。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季珠所作的《拟营生圹十首》中的第九首。诗中表达了对死后世界的思考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首句“自资冥福诵金经”,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明自己在世时便已开始为死后之事做准备,通过诵读佛经来积攒冥界的福分。这体现了佛教思想对诗人的影响,以及对死后世界的一种积极期待。
次句“自祭为文见素心”,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死后祭奠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祭奠不在于形式上的豪华与繁复,而在于内心的真诚与纯粹。通过撰写祭文,可以展现一个人最真实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是最为重要的。
后两句“非必贪高封马鬣,他年跨鹤易招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死后世界的另一种理解。他并不追求墓地的豪华与显赫(“非必贪高封马鬣”),而是希望在死后能够轻松自在地前往另一个世界(“他年跨鹤易招寻”)。这里,“跨鹤”可能是一种隐喻,象征着灵魂的自由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死后世界的一种乐观态度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死后世界的独特见解和对简朴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其对佛教思想的内化与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白门祖席黄花酒,醉唱离歌折杨柳。
广文行色在骊驹,僮仆行囊载科斗。
闻说先生教蜀年,蜀中学者未能先。
杏馆弦歌声不绝,荜庭风月趣无边。
十年不叹儒官薄,却有清名动台阁。
天官课绩美雄词,圣主超恩颁教铎。
复此寻舟问去津,吴山楚水往来频。
春风客路秋衣换,晓日园林昼锦新。
荆门西上曾游处,巫峡猿声自朝暮。
对酒休歌蜀道难,行人谩说高唐赋。
百里新宁寂寞滨,行看教雨及时春。
君不见文翁遗教传今古,未必今人愧古人。
徘徊丛竹间,竹深气弥清。
微风引天籁,飘洒何泠泠。
天高白日午,景彻朱夏明。
密荫爰可托,静念娱幽贞。
遥空望层巘,远黛积深清。
时见孤云来,复与飞鸟并。
顾境已远世,长啸忽忘形。
惜无会心者,共言千古情。
冬日既苦短,夏日孰云长。
流光逐逝波,崦嵫倏扶桑。
眷言堂上人,秋鬓双垂素。
志养期无违,岂在罗三釜。
盻彼反哺乌,哑哑鸣树颠。
微物尚有情,子职宁或愆。
亲寿逮期颐,载喜还载惧。
去日不可追,来日何由驻。
安得鲁阳戈,为我延夕晖。
誓将日为岁,庶以伸吾私。
蛰雷初动连月阴,临安客舍春草深。
披衣起踞木榻坐,竟日倒掩柴门吟。
谁能载酒问奇字,敢拟乘兴来山阴。
诸君扣门忽剥啄,何异空谷跫然音。
嗟予托交旧不薄,异县相看客怀恶。
羁离虽幸一身存,问答不知双泪落。
世间几度卜非熊,兵后何人怜屈蠖。
耕锄有梦空涉春,奖勉多君尚如昨。
穷檐寂落风雨俱,君来复别将焉如。
龙飞九五万物睹,紫泥屡下徵贤书。
三千礼乐须制作,奋衣径谒承明庐。
人生穷达那自知,君能论列须及时。
汉室仍传贾董出,虞廷再睹夔龙趋。
书成志得未白首,锦袍相辉印悬肘。
此时题字倘相投,我也沧浪一渔叟。
《赠别乡友陈继善王宗儒及表兄王友谅同赴京议礼》【明·戴奎】蛰雷初动连月阴,临安客舍春草深。披衣起踞木榻坐,竟日倒掩柴门吟。谁能载酒问奇字,敢拟乘兴来山阴。诸君扣门忽剥啄,何异空谷跫然音。嗟予托交旧不薄,异县相看客怀恶。羁离虽幸一身存,问答不知双泪落。世间几度卜非熊,兵后何人怜屈蠖。耕锄有梦空涉春,奖勉多君尚如昨。穷檐寂落风雨俱,君来复别将焉如。龙飞九五万物睹,紫泥屡下徵贤书。三千礼乐须制作,奋衣径谒承明庐。人生穷达那自知,君能论列须及时。汉室仍传贾董出,虞廷再睹夔龙趋。书成志得未白首,锦袍相辉印悬肘。此时题字倘相投,我也沧浪一渔叟。
https://shici.929r.com/shici/FNDgG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