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疑六合外,未信漆园书。
及此闻溪漏,方欣验尾闾。
大哉天地气,呼吸有盈虚。
美石劳相赠,琼瑰自不如。
常疑六合外,未信漆园书。
及此闻溪漏,方欣验尾闾。
大哉天地气,呼吸有盈虚。
美石劳相赠,琼瑰自不如。
这是一首描绘山中隐逸生活的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世间繁华落寂的超然。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大自然的生命力与人类文明的脆弱进行对比,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哲思。
“常疑六合外,未信漆园书。”这里,“六合”指天地四方与上下,即宇宙万物,诗人怀疑是否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存在,而“漆园书”则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质疑。诗人的这种态度展现了他对既有知识体系的反思和追求更深层次真理的渴望。
“及此闻溪漏,方欣验尾闾。”在山中,诗人终于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这是大自然最原始的乐章,他开始领悟并享受这种超脱尘世的生活。在这里,“尾闾”指的是远离尘嚣的人间边缘之地,诗人的欣悦表明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大哉天地气,呼吸有盈虚。”这两句是对自然界巨大力量的赞美。“天地气”指宇宙间的生机与活力,而“呼吸有盈虚”则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生命力的起伏变化,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表明了他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
“美石劳相赠,琼瑰自不如。”在这两句中,诗人以山中的“美石”比喻大自然赋予他的灵感与知识,而“琼瑰”则是对人世间的奢侈和华丽的一种否定。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强调了大自然之美远胜过人工雕饰。
整首诗通过山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