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结庵久,故山天一涯。
绕檐閒数竹,汲涧自浇花。
晨击香台磬,宵分石鼎茶。
双峰已堪老,无梦更思家。
此处结庵久,故山天一涯。
绕檐閒数竹,汲涧自浇花。
晨击香台磬,宵分石鼎茶。
双峰已堪老,无梦更思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中独居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此处结庵久,故山天一涯”点明了诗人长久居住在山中的事实,同时也暗示了他与故乡的遥远距离,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接下来的“绕檐閒数竹,汲涧自浇花”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闲适与自然和谐,竹子与花朵的生长映衬出他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亲近。
“晨击香台磬,宵分石鼎茶”则进一步展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清晨敲响香台磬,夜晚分饮石鼎茶,这些仪式性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也反映了他追求内心平静与精神升华的努力。最后,“双峰已堪老,无梦更思家”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年华老去的接纳,同时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但这种思念已经融入了对山中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接受之中,不再是一种强烈的渴望,而是一种平静的怀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画省喧笳鼓。边风急,穷秋烟暝催暮。
蛮熏未洗,吴棉自检,薄寒珍护。
筝弦也识愁端,渐瑟瑟、偷换雁柱。
更送冷、败叶声乾,敲窗点点如雨。
琴心寄远难凭,孙源閒蜀,巴水连楚。
流波断锦,孤衾怨绮,梦抽离绪。
寒声已度关塞,任碎捣、繁砧急杵。
数丽谯、廿五秋更,乌啼向曙。
渍酒陶巾。钞诗段袄,泪红比烛还深。
浅土稽山,谁从玉海钩沈。
早将身作潇湘水,写红兰、万种愁心。
论词人、词是秋花,人是秋星。
飘飘不尽凌云意,欠勒铭碣石,颂鼎汾阳,传唱人间,惟余散水珑玲。
当年赌画旗亭壁,旧酒痕、犹在吴襟。
剩今宵、夜雨灯前,独抱牙琴。
碧树成连理。记双虬、迎銮伏地,闰年庚子。
高不一寻横十丈,展尽壶天彩翠。
刚援得、玉清宫例。
太极昭阳留御墨,算杨家、不愧鹅黄字。
还胜似,八公桂。城东旧是琴觞地。
二十年、霜柯不改,岁寒交契。
树亦犹龙人不测,常见青牛紫气。
早相送、翠华归矣。
纵使昆池灰尽黑,更前年、谁见蛟龙死。
人阅世,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