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黍高低尽欲焚,谁将清恨诉苍旻。
扁舟十日韶江道,如许山川不作云。
禾黍高低尽欲焚,谁将清恨诉苍旻。
扁舟十日韶江道,如许山川不作云。
这首诗名为《苦旱》,由明代诗人霍与瑕所作。诗中描绘了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下,禾苗枯萎,一片焦黄,仿佛即将被烈火焚烧的景象。诗人以“清恨”二字,表达了对自然灾难带来的痛苦和无奈之情,向苍天倾诉这份哀怨。
接着,诗人的目光转向了远方,他乘坐的小舟在韶江上漂泊了整整十日。在这漫长的旅程中,他目睹了山川大地因干旱而呈现出的荒凉景象,山川不再云雾缭绕,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深刻地反映了干旱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苦。
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寓意,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社会问题的敏感洞察和人文关怀。
花扑春缸,满座香浮竹叶。君家兄弟,较河东无别。
襟期磊落,只有文章心热。朝回无事,弄吟风月。
锁院抡才,奏湘灵、总人杰。九方一顾,把马群空绝。
劝尽此觞,难得早梅如雪。况逢长至,长年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