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是妄,尔更妄写。妄我妄写,两重虚假。
欲传吾真,须泯见闻。声色不碍,相似十分。
我已是妄,尔更妄写。妄我妄写,两重虚假。
欲传吾真,须泯见闻。声色不碍,相似十分。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文准的《自赞(其三)》,诗人以自我反省和对佛教理念的阐述为主题。首句“我已是妄”表达了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或虚幻的一面,接着“尔更妄写”则指出他人对这种虚妄的描绘可能更加偏离真实。诗人认为要传达真实的自我,必须超越表象,消除见闻带来的局限,即“须泯见闻”。
“声色不碍”强调去除对外在形式(如语言、形象)的执着,因为这些都可能成为认识的障碍。最后,“相似十分”则表达出诗人追求与真理相契合的理想状态,即使外在表现与内在真实高度相似,也仍未达到完全的契合。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禅宗的修行观念,通过自我批判和对虚妄的理解,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通过内心的净化和超越,达到与真实合一的境地。
数亩葡萄林,浓条青若若。
垂藤如幡幢,布叶如帷幕。
交蔓为宝网,缀实成璎珞。
蜩蝉递代响,清越钧天乐。
寒泉绕膝流,坐久怯衣薄。
霞外四五朋,一笑破缠缴。
依岸排绳床,科头兼赤脚。
语或禅或玄,杂之以诙谑。
露葵带雨烹,云芽拣水瀹。
石砌滴琤琤,铜铛鸣霍霍。
拇阵分两曹,夺爪如相搏。
百罚嫌觥小,取钵代杯杓。
锦江气豪宕,新都质文弱。
其馀尽楚人,赋性俱脱略。
乡语虽粗丑,动麈珠错落。
三伏此中消,万卷束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