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初驻翠华旃,老幼瞻依夹道填。
饥食寒衣均在念,车尘马足共摩肩。
幸逢四海方无事,益切三时祝有年。
惭愧闾阎心爱戴,侍臣勿用纪青编。
常山初驻翠华旃,老幼瞻依夹道填。
饥食寒衣均在念,车尘马足共摩肩。
幸逢四海方无事,益切三时祝有年。
惭愧闾阎心爱戴,侍臣勿用纪青编。
此诗描绘了皇帝巡行至常山的情景,展现了君民和谐、国家安定的景象。首句“常山初驻翠华旃”以“翠华旃”象征皇帝的仪仗,点明了地点与事件的核心。接着“老幼瞻依夹道填”,生动描绘了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体现了君民之间的亲近与和谐。
“饥食寒衣均在念,车尘马足共摩肩”两句,通过百姓对皇帝的关怀与皇帝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展现了君民一体、共度患难的情谊。皇帝关心百姓的温饱,百姓则以诚挚之心迎接皇帝,这种互动充满了温情。
“幸逢四海方无事,益切三时祝有年”表达了在国家安定的背景下,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四海无事象征着国家的和平稳定,人们期待着年年丰收,生活富足。
最后,“惭愧闾阎心爱戴,侍臣勿用纪青编”表达了皇帝对于百姓爱戴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提醒随行的侍臣,不必记录这些平凡而真挚的情感,因为它们已经深深植根于人心,无需外在的记载来彰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君主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是清代宫廷诗作中的一篇佳作。
裹麻已终制,祥琴发新声。
轩前双老鹤,闻之飞且鸣。
曲终静坐生遐想,此鹤先人在时养。
闻琴彷佛似知音,长日轩前听琴响。
先人时复一理弦,振羽蹁跹声划然。
自从人琴俱已矣,吞声饮恨逾三年。
此日闻琴声喔喔,似谓九原人复作。
物情如此感人心,不觉潸然双泪落。
嗟君自是纯孝人,百年无日不思亲。
由此开轩名听鹤,一回听鹤一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