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已解碧琉璃,坡草堤杨春与宜。
恰似昔年承使命,浮桥西畔觅题时。
石火光阴电影驰,幻中欢喜幻中悲。
即看逝者东流水,昔日今朝有所思。
潞河千古带通州,物色风光望里收。
马上得诗成半偈,浮桥彻底几曾浮。
东风已解碧琉璃,坡草堤杨春与宜。
恰似昔年承使命,浮桥西畔觅题时。
石火光阴电影驰,幻中欢喜幻中悲。
即看逝者东流水,昔日今朝有所思。
潞河千古带通州,物色风光望里收。
马上得诗成半偈,浮桥彻底几曾浮。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名为《过潞河浮桥》。诗中描绘了诗人过潞河浮桥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考。
首句“东风已解碧琉璃”,以“碧琉璃”比喻清澈的河水,在春风的吹拂下,河水泛起层层涟漪,犹如碧绿的琉璃般美丽。接着,“坡草堤杨春与宜”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岸边的草地和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与春天的气息相得益彰。
“恰似昔年承使命,浮桥西畔觅题时”两句,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浮桥西畔寻找题目的情景,将个人经历与眼前的景色巧妙融合,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石火光阴电影驰,幻中欢喜幻中悲”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如同电影般快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即看逝者东流水,昔日今朝有所思”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诗人看着逝去的时间如同东流的水,不禁思考起过去与现在的不同,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最后,“潞河千古带通州,物色风光望里收”描绘了潞河千年不息,贯穿通州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而“马上得诗成半偈,浮桥彻底几曾浮”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即兴创作的喜悦,同时也暗示了浮桥的存在与消失,象征着事物的恒常变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解组趋宸阙,扁舟泛江练。
健橹雁齐鸣,轻帆云一片。
水阔烟难收,雨昏风易转。
曲浦逗留多,修程梦魂倦。
舟子怯风波,终朝股交战。
预忧雷电惊,先喜虹蜺断。
安知农夫望,只顾行人便。
愚儒有所思,自愧心如面。
追惟亡异才,承恩得为县。
盘错非所长,耕桑当勉劝。
十日愆一雨,灾恐延农畔。
靡爱币与牲,群望走之遍。
山川未应诚,兼晨不敢饭。
霈然得嘉澍,荷天如免谴。
何以迅流间,遽逐庸夫变。
江淮民荐饥,糟糠未充膳。
粢盛苟无害,岂将风雨怨。
玉烛长均调,寸进真君愿。
晴日烘开小蜜房,紫檀心里认蜂黄。
一冬不被风吹落,却讶江梅易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