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寒懒剃髼松发,爱暖频添榾柮柴。
破衲伽黎撩乱搭,谁能劳力强安排。
怕寒懒剃髼松发,爱暖频添榾柮柴。
破衲伽黎撩乱搭,谁能劳力强安排。
这首诗以禅宗的口吻,描绘了一位僧人面对寒暖变化时的生活态度和心灵状态。通过“怕寒懒剃髼松发,爱暖频添榾柮柴”两句,诗人形象地展现了僧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适应,同时也暗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淡泊。剃髼松发,本是佛教僧侣的仪轨之一,象征着对世俗欲望的割舍和对精神追求的专注;而“怕寒”则反衬出他对物质需求的淡漠,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破衲伽黎撩乱搭,谁能劳力强安排”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精神境界。破衲伽黎,即破旧的僧衣,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和对物质的轻视;“撩乱搭”则表现出一种随性自在的态度,不拘泥于形式,不刻意追求完美。最后一句“谁能劳力强安排”,则表达了对一切外在束缚和劳碌的否定,强调了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传达了禅宗中追求内心平静、超越物质束缚、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哲学,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精神自由和生活艺术的独特理解。
晚风微动,净扫天际,云裾霞绮。
将海外、银蟾推上,相映华灯辉万砌。
看舞队、向梅梢然昼,丹焰玲珑玉蕊。
渐陆地、金莲吐遍,恰似楼台临水。
老子欢意随人意。引红裙、钗宝钿翠。
穿夜市、珠筵玳席。多少吴讴联越吹。
绣幕卷、散缤纷香雾,笼定团圆锦里。
认一点、星球挂也,士女桃源洞里。
闻说旧日京华,般百戏、灯棚如履。
待端门排宴,三五传宣禁侍。
愿乐事、这回重见,喜庆新开起。
瞻圣主、齐寿南山,势拱东南百二。
才惜季方去,又更别元方。
惊心天上双凤,接翅下高冈。
万里瞿塘烟浪,一片昭亭云月,渺渺正相望。
夜雨连风壑,此意独凄凉。杜鹃声,犹不住,搅离肠。
黄鸡白酒,吾亦归兴动江乡。
人事纷纷难料,世事悠悠难说,何处问穹苍。
肯落儿曹泪,一笑付沧浪。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