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一派泻苍烟,长揖丹丘逐水仙。
云树杳冥通上界,峰峦回合下闽川。
侵星愁过蛟龙国,采碧时逢婺女船。
已判猿催鬓先白,几重滩濑在秋天。
崆峒一派泻苍烟,长揖丹丘逐水仙。
云树杳冥通上界,峰峦回合下闽川。
侵星愁过蛟龙国,采碧时逢婺女船。
已判猿催鬓先白,几重滩濑在秋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充满了仙境般的意象。开篇“崆峒一派泻苍烟”,以崆峒山为背景,设定了一个神秘而又不失壮丽的场景。"长揖丹丘逐水仙"则让人联想到古代寻仙问道的故事,诗人似乎在追随着传说中的水仙,穿梭于这片仙境之中。
接着“云树杳冥通上界”,诗人的视角提升至云端,与天界相连,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峰峦回合下闽川"则描绘了山峦环抱、溪流潺潺的地貌,闽川在这里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片净土。
然而“侵星愁过蛟龙国”一句,却带有一丝忧虑的情感,这里所谓的“蛟龙国”,或许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隐喻。紧接着“采碧时逢婺女船”中,诗人又回到了寻仙问道的主题,或许是在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
最后,“已判猿催鬓先白,几重滩濑在秋天”,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沉郁。"已判猿"可能指的是岁月匆匆,时光易逝,而"催鬓先白"则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凉。在这样的背景下,“几重滩濑在秋天”又增加了一份秋日的萧瑟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寄托之地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一种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