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至南郊》
《冬至南郊》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明王敦大报,泰畤礼神君。

位以南离正,宵从甲子分。

月临太乙馆,星动羽林军。

除道疑登岱,鸣箫异度汾。

声容六变合,海岳百灵纷。

封检微题字,屏帷悉画云。

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盛迹谁能赋,多惭扈从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皇帝在冬至时节于南郊举行祭祀大典的壮观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神圣。

首先,诗中提到“明王敦大报”,点明了祭祀的对象是神灵,体现了对神灵的尊敬与崇拜。接着,“泰畤礼神君”进一步说明了祭祀的地点和对象,即在泰畤进行对神君的礼拜。

“位以南离正,宵从甲子分”描绘了祭祀的方位与时间,南离正代表了南方的正位,而甲子分则暗示了特定的时间节点,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仪式的严谨与精确。

“月临太乙馆,星动羽林军”通过月光与星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同时,羽林军的动作为仪式增添了威严感。

“除道疑登岱,鸣箫异度汾”则通过想象中的登山与渡河情景,进一步强化了仪式的规模与重要性,同时,鸣箫的声音也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声容六变合,海岳百灵纷”描述了仪式过程中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以及各种神灵的响应,体现了仪式的圆满与神灵的庇佑。

“封检微题字,屏帷悉画云”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了仪式现场的布置与装饰,封检与题字象征着仪式的正式与庄重,而屏帷上的云画则增添了浪漫与神秘的色彩。

最后,“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强调了神灵的显现与皇帝的直接沟通,体现了仪式的神圣与皇帝的权威。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朝皇帝在冬至时节举行大典的盛大场面,以及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宗教信仰的重视与尊重。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溯府江而西山青水碧应接不暇得诗四首·其四

鼓棹溯西江,日夕江流上。

向晓泊昭潭,群峰露犹滉。

混沌杳未分,都无山水相。

援笔待有述,欲语已绝想。

(0)

寄梁子

浮山高,罗水深。深相望,无言伤别心。

手把琼枝欲相赠,白云隔断枫树林。

忆昨东风共携手,黄鹂恰恰啼高柳。

碧桃花下论襟期,琉璃匣里苍龙吼。

此时意气正纵横,指顾风云席上生。

高谈岂但屈馀子,唾手还堪取上卿。

宁知空负连城值,世人已老梧台侧。

按剑相看各自疑,璠玙一旦无颜色。

丈夫不登天子堂,即当长往水云乡。

安能不飞复不伏,垂翅曳尾向道傍。

君不见青松枝,剪伐一及不再披。

又不见淩风翼,一击不中即歛翮。

万石之弩既虚发,摧机折轴复何惜。

何况身操万古权,肯与众人竞晨夕。

尺书珍重为君题,去矣长林西复西。

白云流水行相伴,玉笈丹经手自携。

虽云牢落居人下,龙泉太阿知我者。

君看明月照岩松,是予长啸秋山夜。

(0)

杂记八首·其四

石楼西望霭氤氲,几处青山带白云。

手挹茏葱吹夜月,碧溪飞起凤凰群。

(0)

水西寓目同梁幼宁明府赋·其一

柳条将荇带,隔水故相牵。

欲采芙蓉赠,仍愁不见莲。

(0)

哭袁大玉符卿·其四

嫉俗存孤愤,未衰凋壮颜。

只因恋慈母,未必弃人间。

化鹤缘何事,骑鲸遂不还。

伤心琼树质,摇落不堪扳。

(0)

寿韩寅仲

一士不得意,归来今白头。

人疑旧仙吏,地是古丹丘。

晚饭进珠黍,新诗题石楼。

不须求大药,君已擅千秋。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