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敦大报,泰畤礼神君。
位以南离正,宵从甲子分。
月临太乙馆,星动羽林军。
除道疑登岱,鸣箫异度汾。
声容六变合,海岳百灵纷。
封检微题字,屏帷悉画云。
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盛迹谁能赋,多惭扈从群。
明王敦大报,泰畤礼神君。
位以南离正,宵从甲子分。
月临太乙馆,星动羽林军。
除道疑登岱,鸣箫异度汾。
声容六变合,海岳百灵纷。
封检微题字,屏帷悉画云。
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盛迹谁能赋,多惭扈从群。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皇帝在冬至时节于南郊举行祭祀大典的壮观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神圣。
首先,诗中提到“明王敦大报”,点明了祭祀的对象是神灵,体现了对神灵的尊敬与崇拜。接着,“泰畤礼神君”进一步说明了祭祀的地点和对象,即在泰畤进行对神君的礼拜。
“位以南离正,宵从甲子分”描绘了祭祀的方位与时间,南离正代表了南方的正位,而甲子分则暗示了特定的时间节点,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仪式的严谨与精确。
“月临太乙馆,星动羽林军”通过月光与星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同时,羽林军的动作为仪式增添了威严感。
“除道疑登岱,鸣箫异度汾”则通过想象中的登山与渡河情景,进一步强化了仪式的规模与重要性,同时,鸣箫的声音也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声容六变合,海岳百灵纷”描述了仪式过程中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以及各种神灵的响应,体现了仪式的圆满与神灵的庇佑。
“封检微题字,屏帷悉画云”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了仪式现场的布置与装饰,封检与题字象征着仪式的正式与庄重,而屏帷上的云画则增添了浪漫与神秘的色彩。
最后,“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强调了神灵的显现与皇帝的直接沟通,体现了仪式的神圣与皇帝的权威。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朝皇帝在冬至时节举行大典的盛大场面,以及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宗教信仰的重视与尊重。
浮山高,罗水深。深相望,无言伤别心。
手把琼枝欲相赠,白云隔断枫树林。
忆昨东风共携手,黄鹂恰恰啼高柳。
碧桃花下论襟期,琉璃匣里苍龙吼。
此时意气正纵横,指顾风云席上生。
高谈岂但屈馀子,唾手还堪取上卿。
宁知空负连城值,世人已老梧台侧。
按剑相看各自疑,璠玙一旦无颜色。
丈夫不登天子堂,即当长往水云乡。
安能不飞复不伏,垂翅曳尾向道傍。
君不见青松枝,剪伐一及不再披。
又不见淩风翼,一击不中即歛翮。
万石之弩既虚发,摧机折轴复何惜。
何况身操万古权,肯与众人竞晨夕。
尺书珍重为君题,去矣长林西复西。
白云流水行相伴,玉笈丹经手自携。
虽云牢落居人下,龙泉太阿知我者。
君看明月照岩松,是予长啸秋山夜。
《寄梁子》【明·李云龙】浮山高,罗水深。深相望,无言伤别心。手把琼枝欲相赠,白云隔断枫树林。忆昨东风共携手,黄鹂恰恰啼高柳。碧桃花下论襟期,琉璃匣里苍龙吼。此时意气正纵横,指顾风云席上生。高谈岂但屈馀子,唾手还堪取上卿。宁知空负连城值,世人已老梧台侧。按剑相看各自疑,璠玙一旦无颜色。丈夫不登天子堂,即当长往水云乡。安能不飞复不伏,垂翅曳尾向道傍。君不见青松枝,剪伐一及不再披。又不见淩风翼,一击不中即歛翮。万石之弩既虚发,摧机折轴复何惜。何况身操万古权,肯与众人竞晨夕。尺书珍重为君题,去矣长林西复西。白云流水行相伴,玉笈丹经手自携。虽云牢落居人下,龙泉太阿知我者。君看明月照岩松,是予长啸秋山夜。
https://shici.929r.com/shici/SSwVn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