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广庆寺》
《广庆寺》全文
唐 / 李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传者不足信,见景胜如闻。

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

鱼龙晴自戏,猿狖晚成群。

醉酒斜阳下,离心草自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广guǎngqìng
táng / áo

chuánzhěxìnjiànjǐngshèngwén
shuǐyuǎnhǎiliǎngshāngāoyún

lóngqíngyuányòuwǎnchéngqún
zuìjiǔxiéyángxiàxīncǎoxūn

注释
传者:指代传述者,可能是故事或信息的传播者。
不足信:表示不完全可信。
见景:亲眼看见的景色。
胜如闻:比听别人描述更加生动真实。
一水:一条江河。
远赴海:流得非常远直到大海。
两山:两座山。
高入云:形容山峰非常高。
鱼龙:古代神话中的生物,这里泛指水中生物。
晴自戏:在晴朗的日子自由自在地游玩。
猿狖:泛指猴子类动物。
晚成群:傍晚时分聚集在一起。
醉酒:喝醉了酒。
斜阳:夕阳。
离心:离别的愁绪。
草自薰:草木散发出的香气似乎能触动离别的情感。
翻译
传述者的言语不可尽信,亲眼所见的景象更胜于听闻。
一条江水遥远地流向大海,两座山峰高耸入云霄。
晴天里鱼儿和龙在水中嬉戏,傍晚时分猴子和猿猴结群出现。
在醉人的夕阳下饮酒,离别之情仿佛被草地上的芬芳所熏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和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者不足信,见景胜如闻"表达了亲眼所见远比听说更为可靠、直观的道理,这是对传统文学中重视口耳相传的反思,也强调了个人体验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则描绘了一幅开阔壮丽的自然景观。一条河流向着遥远的大海延伸,而两座高山直插云霄,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和赞叹。

紧接着,“鱼龙晴自戏,猿狖晚成群”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野趣图景。鱼龙在晴朗的天气中自由嬉戏,而猿狖(即猴子)则在傍晚时分逐渐聚集成群,这些生灵的活动都显得那么自然无忧,增添了诗中的生机。

最后,“醉酒斜阳下,离心草自薰”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斜阳之下,诗人饮酒至醉,而远处的野草似乎也随着他的心情变得萧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也反映出诗人淡泊、超脱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象和生灵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

作者介绍
李翱

李翱
朝代:唐   字:习之   籍贯: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生辰:772年—841年

李翱(772年—841年),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西凉李暠后裔,北魏李冲十世孙。贞元年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亦师亦友。在思想上,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 
猜你喜欢

甲戌正月从君用弟觅月桂栽

花发枝头月月新,不妨分种过西邻。

琴书结束归来日,要使门庭长有春。

(0)

七月廿六日登四望亭小酌和赵守韵二绝·其二

极目风烟尽一城,身闲无日不登亭。

双明远与孤鸿没,绕郭一江罗带青。

(0)

寄莫道人·其二

暂闲吏债访仙居,云亦随人为卷舒。

桑下忽逢三度宿,腹中如饱十年书。

哦诗对酒谁知我,食柏餐霞一任渠。

底事若能无障碍,不愁无地著吾庐。

(0)

福田寺

逵市前朝寺,何年古佛庐。

上方分胜业,小筑寄幽居。

坡陇青相接,川原绿自如。

攲眠听秋雨,怀抱稍虚徐。

(0)

旌德道中

山邑无邮传,农夫半甲兵。

石桥横断岸,草径入荒城。

闻道甘泉驾,将临细柳营。

风尘何日靖,留眼看升平。

(0)

蝶恋花·其三

寂寞长亭人别后。一把垂丝,乱拂闲轩牖。

三月春光浓似酒。传杯莫放纤纤手。

金缕依依红日透。舞彻东风,不减蛮腰秀。

扑鬓杨花如白首。少年张绪心如旧。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