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长驱出禁林,论功纷欲肘黄金。
虚疑翟羽来重译,不见桑黮怀好音。
频年输挽迷云尽,属国江山近陆沉。
多少谋臣存政府,草茅空抱杞人心。
猛士长驱出禁林,论功纷欲肘黄金。
虚疑翟羽来重译,不见桑黮怀好音。
频年输挽迷云尽,属国江山近陆沉。
多少谋臣存政府,草茅空抱杞人心。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对东夷(今日本)的外交与军事策略的复杂考量。首句“猛士长驱出禁林”形象地展现了军队勇猛出击的场景,暗示了明朝对外部威胁的积极应对。接着,“论功纷欲肘黄金”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功勋的重视和对权力的渴望,侧面揭示了朝廷内部的政治生态。
“虚疑翟羽来重译,不见桑黮怀好音”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东夷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交流的期待。这里“翟羽”和“桑黮”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情境和态度,反映出作者对局势的复杂判断。
“频年输挽迷云尽,属国江山近陆沉”描述了多年来的战争与外交努力,最终似乎未能彻底解决问题,暗示了国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其中,“输挽”可能指代的是物资的输送和人力的调动,“云尽”则可能象征着问题的解决或局势的明朗化,而“属国江山近陆沉”则预示着国家边疆的安全形势严峻。
最后,“多少谋臣存政府,草茅空抱杞人心”表达了对政府决策层的担忧,以及普通民众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这里的“谋臣”指的是政府中的智囊团,而“草茅”则比喻民间百姓,两者形成对比,强调了高层决策与民间疾苦之间的关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明朝面对外部挑战时的复杂心态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
六蜚驻跸临东吴,益州远在西南隅。
君王右顾入念虑,选用名德分麟符。
文章政事俱第一,袖手未肯持钧枢。
清献之清过于水,忠定之信孚豚鱼。
二贤寂寂未有继,蜀人惟恐公来迟。
溯江万里飞鹢首,祝公善保千金躯。
发须未见一丝白,归来便可居丞疑。
清时缓带镇方面,问民疾苦勤褰帷。
颇闻今蜀与昔异,昔日民肥今已臞。
愿言细意护根本,要令可与同安危。
更须推毂拔人物,勿念折箠笞羌夷。
想见明年初下车,锦官城里花正都。
四郊按堵但耕凿,春风荡漾随旄麾。
遨头一笑父老贺,九重不用忧坤维。
玄冬用事秃千林,蓓蕾凌寒瘦不禁。
已唤苍头篘腊脚,未逢玉颊吐春心。
客居避俗遨游少,老境看花感慨深。
属付绿衣歌舞地,吹香一笑慰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