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放船好,锦缆且徐牵。
问春归亦何速、对景强留连。
试看落花飞絮,轻薄总随流水,何处不堪怜。
拚荷刘伶锸,不惜阮宣钱。停画舫,登柳岸,醉垆边。
无端恼煞,封家姊妹下遥天。
吹起春波千尺,搅乱香尘十里,衣冷欲装绵。
归路翻萧瑟,宿鹭起沙圆。
落日放船好,锦缆且徐牵。
问春归亦何速、对景强留连。
试看落花飞絮,轻薄总随流水,何处不堪怜。
拚荷刘伶锸,不惜阮宣钱。停画舫,登柳岸,醉垆边。
无端恼煞,封家姊妹下遥天。
吹起春波千尺,搅乱香尘十里,衣冷欲装绵。
归路翻萧瑟,宿鹭起沙圆。
这首《水调歌头》描绘了暮春时节泛舟游湖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文人雅趣和自然之美的融合。诗中以落日、锦缆、落花、飞絮、柳岸、画舫、红桥酒家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图卷。
首句“落日放船好”,点明了时间与活动,夕阳西下,正是乘船出游的好时光。接着“锦缆且徐牵”一句,既描绘了船只缓缓前行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态。问春归之速,是对季节变换的感慨,而“对景强留连”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不舍之情。
“试看落花飞絮,轻薄总随流水,何处不堪怜。”这几句通过落花与飞絮的轻盈飘逸,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怜爱。接下来,“拚荷刘伶锸,不惜阮宣钱”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饮酒作乐、享受生活的态度,即使面对死亡(“刘伶锸”指刘伶的酒器,常用来比喻死亡)也不吝惜金钱(“阮宣钱”指阮籍的豪放性格),体现了豁达的人生观。
“停画舫,登柳岸,醉垆边”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船上停留,登上柳岸,甚至在酒垆边畅饮的场景,充满了诗情画意。然而,“无端恼煞,封家姊妹下遥天”一句,似乎带有一丝意外或不快,可能是指突然出现的某种情境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与和谐,让人心生烦恼。
最后,“吹起春波千尺,搅乱香尘十里,衣冷欲装绵”几句,通过春波与香尘的描写,以及对衣物需要保暖的提示,再次强调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界的动态美。而“归路翻萧瑟,宿鹭起沙圆”则以归途的萧瑟景象和夜幕降临时鹭鸟的活动,收束全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宁静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也蕴含了对人生、生死、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